第七十七章,她成功參加了?(第2/4 頁)
名透過院試【童試】的秀才,已經五六十歲了,年過半百的他們,發須白了大半,坐在茶館裡面激烈的討論著今年的科舉。
如他們所言,大唐幾百年來,連中三元的人,也就三人,他們所求不多,但求在不多的生命中透過鄉試,成為一個舉人老爺。
年紀大了,他們沒信心透過會試,更不敢妄想殿試,但如果只是鄉試,他們相信累積幾十年的知識積累絕對不會讓自己失望。
【大唐科舉制度】
【院試又名童試,還未參加的考生被人可自稱童生,考過叫秀才。】
【鄉試只有秀才可以參加,考過了就是舉人,第一名被稱為解元。】
【會試只有舉人可以參加,考過了就是貢士,第一名被稱為會元。】
【殿試只有貢士可以參加,考過了就是進士,第一名被稱為狀元。】
解元,會元,狀元。
連中三元者,古往今來也就那麼幾人,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止需要實力,運氣也是必不可少。
同時自考上舉人開始,就可以在各大州府下面為官了,雖然都是八九品的芝麻小官,但也是有編制的官。
再往上的貢士,算是高材生,可以入駐朝廷六部,乃至於在當地州府當任重要官員,最高可以做到知府。
而最後的進士,則是真正的精英,他們基本都是三省六部的候選人,只要不作死,未來必然大機率會成為朝廷大臣。
至於狀元,除了進士身份外,還有就是光宗耀祖了,哪怕是世家大族,王侯將相,也會爭相把女兒嫁給當朝狀元郎。
原因也不復雜,能夠成為狀元,必須得經過皇帝這一關,但凡可以成為狀元,說明對方在皇帝心裡面都是有地位的。
“除了科舉,還有武舉,前些日子朝廷公佈的文書,號召天下能人參加武舉,我們這個天子頗有效仿那位武瞾則天皇帝的意思。”
“說起來,若不是武瞾則天皇帝開闢了武舉,成功收納了大唐軍權入手,她想要依靠一個女兒身坐上那個位置可沒有那麼簡單。”
兩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大漢一邊吃肉,一邊不停議論著武舉的事情。
武舉,之所以叫武舉,本質就是為了紀念武瞾武則天這位女皇帝。
科舉是隋朝開創的,武舉則是她開創的。
大唐軍隊之所以這麼能打,甚至一度幹到了遠在上千萬裡之外的阿拉伯帝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武舉制度的存在。
不過科舉都停擺了那麼多年,武舉自然也是停擺了很多年,如今科舉,武舉,全部恢復,說明一切都在慢慢的變好。
只要是眼睛不瞎的人,都看得出來,明明已經支離破碎的大唐,現如今才復辟兩年時間,居然已經顯得欣欣向榮了。
普通人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
只以為當今天子是一個明君。
然而聰明的人卻知道為什麼,說白了都是因為黃巢和朱溫,他們一前一後,用殺人的屠刀掃清了大唐內部早已經沉積已久的腐爛。
當腐爛被清除了,自然煥發新生。
人如此,樹木如此,國家亦如此。
事實就是這樣,距離大唐復辟,才過去了兩年時間,期間岐國入唐,晉國歸附大唐,亂世終結的速度遠超了世人想象。
世人皆以為亂世會持續很久,很多有志之士更是心中憂愁,他們看到了黑暗的亂世,那是一個比五胡亂華還亂的時代。
不過幸運的是,天命之子李星雲誕生,大唐復辟之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歷盡艱辛終於是迎來了真正的太平。
經歷過戰爭,經歷過動亂,經歷過黑暗,就會懷念光明,懷念和平的時光,懷念太平的日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