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第1/2 頁)
建議被毛澤東憤怒地拒絕了。從此,中蘇關係逐漸走向惡化。1959年8月,中國和印
度之間發生了由印度軍隊越過麥克馬洪線侵犯中國西藏,因而和中國邊防軍發生沖
突的流血事件。9月,蘇聯塔斯社發表宣告,在這次衝突事件中偏袒印度,把中蘇分
歧公開化。1960年6月,蘇共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的兄弟黨會議上,組織了對中共代表
團的圍攻。布加勒斯特會議,給中蘇關係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它給兩國關係帶來了
嚴重的損害,會議結束後,中共代表面發表宣告:宣告中指責赫魯雪夫破壞協商一
致原則。這是中共首次點名批判赫魯雪夫。赫魯雪夫惱羞成怒,背信棄義,於1960
年7月決定在上個月內撤走全部在華的一千五百名蘇聯專家和技術人員,撕毀中蘇間
的有關合同和協議。從此,中蘇論戰急劇升級。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領域裡的分歧
越來越大。1962‐1963年的一年裡,蘇聯報刊發表了一千餘篇攻擊中共的文章。19
63年7月14日,蘇共中央委員會發表了《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
在蘇聯和國際共運內部掀起了反華浪潮。蘇共公開信發表後,立即在全國展開宣傳,
從小學低年級只認得幾個字的小學生,到一切學校,一切機關,工廠礦區,不管人
們懂不懂,所有的蘇聯人,統統都被強制閱讀這篇文章。中國共產黨對這篇攻擊我
黨的文章自然不能等閒視之,於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間,連續發表了九篇評論文
章,使中蘇論戰達到高潮。
1966年3月,蘇共召開二十二大,中共拒絕派代表團出席,兩黨關係由此斷絕。
此後,兩黨關係的緊張轉為兩國關係的緊張,蘇聯不斷向中蘇邊境增兵。除佈下百
萬大軍外,還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部署了針對中國的飛彈部隊。1969年3月,蘇軍
乘坐裝甲車和汽車侵入我國黑龍江省的珍寶島地區,雙方發生了大規模流血衝突。
由此,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
中蘇分歧是必然的,它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從歷史上看,蘇聯
政府雖然在幫助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的革深刻爭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那是微
不足道的。中共在意識形態領域裡和蘇共奉行的主張有明顯的不同。五十年代初,
由於相互的需要,中蘇度過了一段蜜月期,但那暗中的分歧卻是存在的,只要有了
土壤,它就會滋長。從個人角度來看,尼基塔&iddot;赫魯雪夫和毛澤東兩人的性格是完
全不相容的。他們之間不能進行一般建立正常的政治同盟所要求的協商、妥協和合
作。偉人們固有的個人行為也使正常的政治分歧變為相互的敵意。兩位共產黨巨人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框架內,對誰能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全世界裡他共產黨和民族
解放運動產生更大影響而展開了競爭。毛澤東自然不甘永遠受制於人,他要和別的
領導人一比高低,於是問題關係由親密走向對抗,最後競發展到武裝沖實的嚴重局
面。
2.中蒙關係的&ldo;蜜月&rdo;
1949年io月6日,即中華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後僅6天,蒙古人民共和國就發表聲
明,表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為10天後,即1949年10月16日,和新中國達立
了外交關係。中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