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噶爾丹借沙俄之勢,二次南犯。
大清龍庭震怒了,康熙帝御駕親徵,一舉平定噶爾丹叛亂。
沙俄利用噶爾丹控制蒙古、進逼中國的陰謀雖然被擊得粉碎,但其擴張野心仍
然不死。
1756年。哈薩克阿布汗汗營地。
陰險狡詐的阿睦爾撤納由於準噶爾人民的反對,避居此處。他謀殺政敵、投順
大清、發動叛亂。其目的只有一個:專制西域。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阿睦爾撤納
只能寄人籬下。他失意、消沉,但野心未泯。
他每日遊來逛去,看似無聊,實則在等待機會,東山再起。
無孔不入的沙俄見有機可乘,便秘密派使者拜訪阿睦爾撤納。當他從來使卡斯
基諾夫手裡接過奧倫堡總督的親筆信時,才相信這是真的。他捧讀信札,當他讀到
&ldo;請來奧倫堡,這裡將有您的寧靜和安全&rdo;時,不由得熱淚盈眶,豪氣勃發。
阿睦爾撤納那潛伏著的野心又活躍地跳動了。他潛回了塔爾巴合臺。
這裡曾是神聖的《1640年蒙古‐‐衛拉特法典》誕生之地。對沙俄感激零涕的
阿睦爾撤納就選擇了它作為反叛基地。
阿睦爾撤納派使求援可沙俄正和普魯士作戰,無力他顧。阿睦爾撤納只演出了
一幕鬧劇,最終兵敗塔爾巴合臺,客死他鄉。
沙俄再度竹籃打水‐‐一場空。
歷史無情地戲弄了三番兩次編織美夢的沙俄。
第三節 兩強勘界
一、委屈求全
1689年8月9日。尼布楚城外,石勒喀河、涅爾查河之間。
中俄雙方的帳篷緊挨在一起。俄羅斯帳篷覆蓋著鮮艷的土耳其毛毯,內設鋪有
豪華毛毯的桌子和圈椅,桌上陳設著精美時裝和金質墨水瓶。清使帳篷是用樸素的
麻布製成的,一張普通的桌子後面擺了一條寬板凳,板凳上鋪著氈子。
在貝加爾湖畔大施暴虐的戈洛文趾高氣揚。他身穿金黃色錦緞水袍,外披金黃
色斗篷,在三百多兵護衛下,來到了這裡。
此時的戈洛文,外表顯得極為平靜。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他無須做作就能自然
而然地顯示自己的身份,也不僅僅是因為他精明老練,更主要的,是戰場上的暫時
優勢使他有恃無恐。
清使中不乏聰明、穩重的人。索額圖,佟國綱和阿爾尼,無一不是大清重臣。
但是。他們都缺乏對中國以外世界的經驗。所以,他們一開始就很謹慎,生怕陷於
對方圈套。
由於會談地點設在兩河之間,所以清使必須渡河。對此,大家意見不統一,佟
國綱認為:&ldo;沙俄陰鷙,我們必須嚴加防範。如果俄方在船上脅迫我們,或者把船
打沉,那如何是好?&rdo;大家都不無擔憂。
隨行的譯員,葡萄牙人張日升(託馬斯&iddot;貝瑞拉)則認為:
&ldo;如果花了這麼多錢,許了這麼多諾言,經歷了這麼多的苦難,我們競沒有打
開我們所敲的門,到了俄國人的家竟沒有和他們見而,這會使皇帝奇怪,成為全世
界的笑柄。&rdo;
雖然大家也認為有理,可仍然不願渡河。最後,穩重明達的阿爾尼同意渡河,
別人也只好同意。
清使乘三隻船渡河。
談判開始。
兩國使團同時進入各自的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