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土爾扈特蒙古人首領和鄂爾勒克心灰意冷。他摯愛騎射遊牧的中華北疆,眷戀
那豪爽勇猛的手足同胞,可他忍受不了那種兄弟相殘的情景,他更不願自己的族眾
受到欺凌。他決定率族眾全身而退,另尋樂土。
1633年,和鄂爾勒克率領族眾,攜帶氈帳等生活必需品,趕著畜群,北上尋找
安身之地。
蒼茫河山,何處可以安家立命?土爾扈特人遠離故土,隻身北上。那漫長的旅
途留下了多少酸楚的淚,那多情慈善的額爾古納河記下了多少次再回首!
遊牧人離不開水和草。歷盡艱辛的土爾扈特部族人終於遇到了一塊樂土,伏爾
加河下游。這裡荒無人煙,水草肥美,正適合騎射民族生存。土爾皇特人感激上蒼
慈悲,慨嘆終於找到了一塊樂士。
善良的土爾扈人定居下來在他們心目中,這裡是個安居樂業的好地方。而實際
上,造化捉弄人。他們那辛酸的歷史就從這裡開始。
客居異域的土爾扈特部格守祖先傳下來的規矩。他們仍然住氈包,穿皮袍,騎
駿馬,仍然騎射遊牧。那多少年來約定成俗的東西、仍舊約束著每一位蒙古人:集
體決定部中大事,和平解決糾紛,禮佛敬喇嘛……
只可惜,好景不長。對我中華北疆垂涎三尺的&ldo;北極熊&rdo;來到了這裡,從此,
樂土有了許許多多的紛擾,有對沙俄逼迫的憤慨,也有對故土的眷戀。
沙俄對當年鐵騎西征、威震歐亞的蒙古人心存敬畏。他們軟硬兼施,威逼利誘
土爾扈特人就範。
沙俄看中了土爾扈特部的皮毛,牲畜,於是,就不惜豁免原來每年三千盧布的
關稅,變相地進行商業侵吞,妄想成為蒙古人最可愛的夥伴,達到結成同盟的目的。
狡詐的沙俄深知,讓草原上的遊牧人臣服很難,所以他們聲稱,如果不敢訂約,
那麼哥薩克人會經常光顧這裡。用武力逼迫的方式,先後和土爾扈特部簽訂了十二
個條約。
為了民族生存,深明大義的和鄂爾勒無忍辱負重。他深感這裡很難成為真正的
樂土。
寄人籬下是蒙古人所不願的。一向來去自由、桀驁不馴的蒙古人,戴上了枷鎖。
處在那異域的伏爾加心胸開闊,賜予了遠方遊子衣食豐足,人丁興旺,可那伏爾加
河的不肖子孫,卻在排擠他們,壓榨他們,土爾勒克又何不是如此!土爾扈特部心
系故國。
和鄂爾勒剋死後,他的兒子書庫爾貸青、羅卜藏諾顏曾感到習慣不同,言語又
不通,還是祖國好啊!
言畢,一飲而盡。他命令手下,拿大碗來,要與諸位大人一醉方休。
來訪的客人深為土爾扈特部的氣氛感染,他們很理解也很同情這些遊子。對於
這種眷戀故國之情。任何話都無法寬慰。他們也盡情地豪飲,與族眾同樂、同醉。
在他們居莊的十四天裡,每天都有盛情的宴會,每天都能聽到思念故土的言辭。
看到那酸楚的眼淚。
沒有不散的筵席。大清來訪的使臣要離開了。阿玉汗派自己的親信阿揚爾,攜
帶禮物、信函回訪永熙帝,阿玉汗的小兒子策楞敦多布還向康熙帝敬獻一桿鳥槍。
&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