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邊疆多事、實為大清隱患。到底該怎麼辦呢?
清朝當權者認為,&ldo;鄂(俄)羅斯僻處西北&rdo;,而蒙古和大清幹係很多。因此
應該和蒙古和平共處,多多仰仗、合力對付&ldo;鄂羅斯&rdo;,&ldo;軟硬兼施,控馭藩服,
穩定北疆,維護清廷&rdo;,是大清王朝奉行不諭的準則。
早在滿族興起,圖謀稱雄中原的時候。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中出現了一些傑
出的人物:巴圖爾琿臺吉,噶爾丹,顧實(始)汗,達賴汗,林丹汗。他們勢均力
敵。別人征服不了他們,而他們也無法統一蒙古。
後金掘起後,他們中的一些人曾和後層發生過摩擦。後來,許多蒙古部為了逃
避其它部的攻擊,擺脫被奴役的地位,歸順後金。1636年,漠南蒙古各部首領同滿
漢貝勒(王公)一起,尊奉皇太極為&ldo;寬溫仁聖皇帝&rdo;,自此,漠南蒙古歸順清朝。
漠北喀爾喀蒙古、西北厄魯特蒙古,也紛紛向清朝交納貢品。喀爾喀蒙古還有
了固定的貢品:自駝一峰,白馬八匹。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ldo;九自之貢&rdo;。精明的
滿洲人也多次到喀爾喀蒙古部慰問,準許他們選擇水草肥美的地方遊牧,災荒年境
可以越境遊牧,不遺餘力地維護他們的利益。清朝的籠絡政策確實生效。當沙俄策
動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叛亂,並把矛頭指向喀爾喀蒙古時,喀爾喀蒙古
人在宗教首領哲布尊丹巴率領下,沿著蒼茫大漠,南遷內蒙古;長途跋涉使許多蒙
古族優秀兒女喪身翰海,南下之路鋪滿了血淚情仇!然而,威武不能屈的喀爾喀蒙
古人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厄魯特蒙古各部與清朝的關係富有戲劇性。在厄、清交往的歷史舞臺上,既有
冊封臣服、誠心納貢的大團圓,又有聽信沙俄讒言、反目成仇的鬧劇,也有萬裡歸
中華的義舉。當年,偏僻的西北疆域也曾皇思浩蕩。順治帝御賜顧實汗盔甲弓箭,
加封&ldo;遵文行義敏慧顧實汗&rdo;。大清的思寵使厄魯特蒙古人心說誠服,紛紛納貢稱
臣。後來,對中華大地垂涎三尺的沙俄從中挑拔,聲稱&ldo;我與中華,一道同軌&rdo;的
尼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率先發難而慘敗,野心勃勃的輝特部首領、噶爾丹
的外甥阿睦爾撤納再度發難。當然,分裂祖國是沒有好下場的,兩次發難都被大清
王朝從容消解。1771年,遠離故土、寄人籬下的土爾眉特部,不遠萬裡,不畏萬難,
不惜生命,回歸祖國。
厄魯特蒙古終於全部歸屬大清龍庭。
滿洲人痛感&ldo;以蠻制蠻&rdo;的弊端,為了進行有效的行政管轄:在內蒙古和外蒙
古地區設立盟、旗,並且規定,&ldo;凡內外札薩克王、貝勒、貝子、公、臺吉、塔布
囊,越入他人之地者,罰俸半年&rdo;。
內蒙古和外藩蒙古成為屬地。蒙古高原仍舊魅力無窮、風采特異。只是,這裡
的富庶之地全被滿洲人佔領,成為大清王朝的牧場。
千里高原龍旗獵獵。高原成了清朝的軍事大本營,與此同時,高原上的勤勞民
族也親手創出了巨大物質財富。
神勇剽悍的蒙古族人,在休養生息的時日裡,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哺
育著大清王朝。在烽煙連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