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誰在說話(第1/2 頁)
話分兩頭說。
又一日的早朝,大慶的現任皇帝昭順帝韓昀頭戴翼善冠,身著龍袍,端坐在勤政殿的正前方,看著下面站的像是兩溜鵪鶉的朝臣們,眼神空洞,俗稱走神。
“陛下,您意下如何?陛下?”
在身邊伺候的大太監李德不著痕跡的接過小太監遞過來的茶水,捧到昭順帝跟前,“陛下,您喝口水,潤潤嗓子。”
昭順帝自然而然的接過茶水,喝了一大口,似乎剛才沒有說話,真的是嗓子太乾了。“丞相,你意下如何?”
宋丞相已年過半百,這會聽到皇帝發問,舉著笏板顫巍巍的站到中間回話,“回陛下,春耕祭乃國之大事,需鄭重處之。”
哦,原來剛才那隻鵪鶉,哦,不,那位大臣,是在請示春耕祭的事情。
《禮記·月令》中這樣記載:“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借。”意思就是初春開始,天子要先祭祀上帝,祈求豐收。然後要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舉行“親耕”的儀式。
親耕的禮儀發展到大慶朝,由原來的“親耕禮”變成現在的“春耕祭”,天子要在二月或三月的己亥日,身穿吉服,在法駕鹵簿的導引下,與陪祭文武官員同到先農壇,祭拜過先農神,更換服裝後,到藉田上,帶領三公九卿和士族扶犁親耕,行躬耕禮,種下稻、黍、谷、麥、豆等五穀雜糧,以示重農。
春耕祭雖屬禮部的範疇,但又涉及到戶部最重要的農事,因此,往年這件事情都是前戶部尚書鄭長庚親自負責。而,今年,那人被流放了,暫代尚書位置的何平,並不熟悉此項業務。所以,才會有剛才禮部和戶部紛紛上表的情況。
“這件事,鄭卿循慣例辦即可。”此話一出,朝堂哄一聲,沸騰起來,如水入油鍋般立竿見影。
“陛下”李德輕喚一聲,提醒皇帝,鄭卿,已經被他流放南蠻了。
“咳咳,是朕口誤了,這件事,就交由禮部辦理吧。”昭順帝掃了一眼堂下議論紛紛的眾人,眼角掃到幾個變了臉色的臣子,眼神晦暗莫名。
“眾卿還有何事要奏請的?”底下鴉雀無聲,又變成了把頭埋進翅膀裡的鵪鶉。
“既然你們沒有,那我來說說,循慣例,春耕祭後要大赦天下,不知眾卿可有章程?”
大赦天下?陛下莫不是要......有人站不住了,有人開始胡思亂想,有人,開始了更深遠的籌謀。
刑部尚書站出來回話,“回陛下,去年已大赦過一回,去年以來,並無太多刑犯,且都屬於大奸大惡之徒,不宜赦免。”
“哦?不宜赦免嗎?”昭順帝接過李德手中的茶盞,輕輕吹著。
“是”刑部尚書硬著頭皮回話。
“但,禮不可廢,愛卿可有應對之策?”
“這,這......”
“既然不能大赦天下,那就惠及眾民吧,給所有農戶每戶發放一斤種糧,以示嘉獎,益州去年突發洪澇,而外再加三成,此事就這麼定了,退朝吧。”說完,不顧眾人反對,扶著李德的手,回了御書房。
“父皇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想把鄭長庚再撈回來嗎?”大皇子一回到府邸,就召集幕僚開始談商議。
“殿下不必多想,鄭長庚,他沒有翻身的機會了。”一身便裝,頭髮半白的老頭捋著鬍鬚不慌不忙的說道。
“外祖父,不是我急躁,實在是父皇在早朝上的話,讓我很是擔心。往年他並不重視大赦的事情,今天不僅親自過問,還親自下旨。再說益州,雖然突發洪災但廬州也大旱過,為什麼獨獨給益州加了三成的種糧,我不相信父皇沒有別的意思。”
看著心浮氣躁的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