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嘉順王(第2/3 頁)
未必練得,莫非這人打孃胎就開始寫字,要不就是天賦使然了。
可十齡童子能握筆寫字,最多隻有五六年光景,這麼短時間,就能練出這等足以開宗的書法,這天賦未免太駭人了。
「昌言可真問清楚了,果然是榮國府的十齡童子。」
周昌言苦笑:「在下原先也不信,後來知道那家婦人是賈琮的奶孃,從小看著他長大,且親眼見賈琮寫這對聯,不由人不信。」
嘉順親王面色驚駭,雖還有些不信,但知道周昌言為人細密,如不是搞清楚究竟,不會拿著對聯到自己面前說道。
「倒是個才賦難得的孩子……,等過了年,你下個帖子請他參加楠溪文會,我也見見稀罕。」
周昌言面色一驚,沒想到王爺如此看重這書法,竟要邀書寫之人參加楠溪文會!
嘉順王見周昌言面色動容,猜到他的心思,笑道:「十歲有這等書法修為,天賦罕見,再過幾年必成宗派,他當得起。」
吧書69新
說起這楠溪文會,還有一番由來。
嘉順親王在神京城郊棲鳳嶺上,有一座幽靜雅緻的舒雲別苑。
棲鳳嶺中那條清澈奔騰的楠溪,被匠人引導川流過整個別苑,在苑中形成流觴曲水的奇妙景緻,是神京城馳名的文雅所在。
嘉順親王崇尚文華,為招攬挖掘名教才俊,隔年便舉辦一次楠溪文會,是神京城中規格極高的文會。
楠溪文會雖是嘉順親王主持,但太上皇卻去了兩次,前年文會甚至當今聖駕都有現身。
所以南溪文會不僅有皇室背景,在民間士林眼中甚至近乎半官方色彩,參與者無不是聞名士林的名儒才俊。
能受邀參加文會,對參與者是莫大榮耀,透過文會不僅可與當今名士交流進益,更能極大提升參與者在士林中的名望。
文會上脫穎而出的詩詞佳作,轉眼就能在大江南北傳唱,而這些詩詞的作者更是在極短時間內名傳天下。
因此在京的學子俊逸對這楠溪文會趨之若鶩,都希望透過文會嶄露頭角,得名家貴胄賞識,時來運轉,一飛沖天,
只是尋常人如沒有過人才學名氣,要想接到楠溪文會的請帖,無異於痴人說夢。
如今,嘉順親王居然要邀請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參加,看來真是被對聯上的書法折服了。
李孝承茗了口茶,若有所思:「算了,不要下帖子,到時我親筆書信一封,伱去請他來。
既然他在書法上有如此造詣,必定通曉詩書,是名教弟子,既我寫信相邀,他也定會回信。」
周昌言聽嘉順王竟然親筆書信相邀賈琮參加文會,不過是個寂寂無名的孩子,這等禮遇,簡直難以置信。
但聽到嘉順王用意是想收到賈琮回信,這才心中瞭然,看來王爺還是不信十齡童能有這等不凡書法。
王爺折節親筆書信相邀,不說他親王的尊貴身份,單單這名教輩分,賈琮也不能只收信應邀,總要回信一份才符合禮數。
只要有一份親筆回信,那他是不是有這等驚豔書法,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嘉順親王雖博學儒雅,看似不拘小節的灑脫人物,卻也有細緻謹慎的一面。
……
侍書回來時,帶回了賈琮用雪浪紙書寫的一幅字。
探春迫不及待的開啟,那一手已有些熟悉的風姿卓絕的字型便躍入眼簾。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探春見了不禁會心一笑,早些她遇到趙嬤嬤時,正穿一身杏紅底花枝刺繡交領長襖。
那趙嬤嬤回去定是說了,這位琮三哥倒是會應景,可見他寫這首南北朝的西洲詞用了心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