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第1/3 頁)
東南之事要穩
徐階把高拱丶李春芳叫來,其實就是跟他們通下氣,沒有指望能商量出什麼事情來。
等高拱和李春芳走後,沒過多久,張居正被請進徐階的值房。
「叔大,坐!」
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徐階客氣地說道。
「有去看海瑞嗎?」
「回老師的話,有去。海剛峰在詔獄裡,看書看得津津有味。」
「看書?他還真看得進去。」
「海剛峰是無欲則剛。」
「是嗎,海剛峰真的是無慾無求嗎?」徐階眯著眼睛反問了一句,隨即揮揮手,「好了,不說他了。楊博由兵部轉去了吏部,兵部由江東接執。此事,你知道了嗎?」
「有聽說。」
「我聽楊公說,你有轉任地方的意思?怎麼心生出這麼個念頭?我安排你去國子監任司業,伱覺得不妥?」
「老師,國子監司業清貴之職,學生並無意見。只是學生自翰林院入仕,轉歷都是清貴之職,無地方歷任。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學生想到地方任職,也是這個意思。」
「荒謬!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那是法家的謬論!儒家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明明德,自然就能親民,進而止於至善,天下大同。
你轉歷翰林院等清貴之地」
徐階說著說著,突然意識到什麼。
「是不是世子對你說了些什麼?」
張居正沒有正面回答:「老師,學生於嘉靖三十三年,因病回荊州休養。遊歷荊州諸地,發現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併。回京後一直思索解決之法。
這兩年執教於西安門,我與世子殿下時常交談,很多疑惑驟然開竅。
學生跟世子談及解決時下積弊的一些想法時,他說學生過於理想化,有不通實情之弊端,還建議學生到地方任職,瞭解整個大明從上到下的運作」
「荒謬!荒唐!」徐階不客氣地說道,「世子十歲孩童懂什麼?他身居深宮,左右皆是婦寺,能知道什麼?
哦,回裕王府時路過南市,逛一逛廟會就知道民間疾苦,就清楚大明實情了?
荒謬!
叔大,你是世子的經義老師,自應用心教誨,把他培養成如裕王一般的謙謙道德君子。怎麼還受他孩童痴言亂語的影響!」
看到張居正默然無語,徐階頭痛。
張叔大,到底你是老師,還是世子是老師?
怎麼上了三四年的課,你反倒受他的影響了?
可是徐階也知道,張居正也是個很執拗的人,做出了決定,旁人很難改變。
本來不想管他,可是想到自己的衣缽,後人的富貴,可能全部系在他身上,又不能不管。
徐階按捺住性子問道:「叔大,你的意思是什麼?」
「老師,學生是這樣想的。薊遼總督譚子理上奏,說山海衛至密雲一線,邊關經過一番修葺,缺破的城牆補上了,還增設了一百六十座哨樓。
按例,朝廷要派出巡關御史,巡視驗查。學生想做這個巡關御史。」
「好吧,你去吧。」徐階笑了,「胡汝貞也上奏,說把宣大一線修葺了一遍,朝廷也要往那邊派遣巡關御史。叔大你倒是機警,知道那邊情況微妙,不願趟渾水,倒還有幾分自知之明。」
張居正苦笑道:「老師,學生雖然身在清貴之地,但是也聽說過山西丶大同等鎮,晉商向關外走私異常猖獗。晉商背後是晉黨,晉黨有高拱。
學生與高拱既有裕王府侍講同僚情分,中間又有老師你在內閣與他暗中不合。我去了宣大,一石激起千層浪。」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