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 頁)
等各大門派紮營山腳,就為等待大顯身手的日子。
五月初九,辰時。
寬闊的比武臺設在一道水簾般的飛瀑邊,四周綠茵山坡上各門各派旗幟林立,眾人正俯瞰臺上的比武場景,時而寂靜一片,時而人聲鼎沸。
一個青衫儒生打扮、年約十八九歲的清瘦少年揹著一個褡褳和一個長盒,正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奮力穿梭,他一邊氣喘吁吁地喊著“借過”,一邊挺背側身穿過擁擠的人群,好不容易擠上山坡西北角某空隙處,選了個還算不錯的觀看角度。
少年姓溫名風瑜,祖上曾是江陵某個世家,他平日讀書時,很是欽慕唐宋傳奇中的浪子劍客、風塵俠隱、深山劍仙。這次他遵從父命,攜禮物去拜訪父親在北渝九霄山莊的一位故友,途徑川東,聽聞九遞山有武林盛會,便順路趕來一睹盛況,想增長些見識。
來此地的途中,溫風瑜乘過一條掛著“四海平安”布帆的渡船,他感覺蜀地的渡船與家鄉附近的船隻不太一樣。原來在蜀地,船的船板和船身較為輕小,頭尾尖狹而中間較寬,使得船在上灘時較容易,不易擱淺;且船工們往往在打鼓之後才發船。由於蜀地江河水量大,且急流險灘多,故而在行船途中,船伕們在撐船、搖槳、擺舵之時,都格外小心謹慎,有時逆水,眾人還要唱著爬灘號子奮力拉縴。
這日天矇矇亮時,溫風瑜便興致勃勃地從寄宿的山腳村落出發,然後沿著崎嶇的永靈懸崖古道趕到了雲霄寺南坡。途中,他見各處石峰高聳入雲,天然形成的巨型石門奇特壯美,其間崖谷溶洞頗多,層林似海、鳥語花香,一路上數次讚歎此間勝景。
溫風瑜向旁人打聽比武規則,原來在場的每個門派需推舉兩名二十五歲以下的優秀弟子參加比武,武器可在兵器架上自選。每名參賽者憑抽籤與別派中人為一組比試,勝出的一人再抽籤進行下一輪比賽,八大門派共十六名弟子於首日共比試八場,選出八名勝者;第二日會將八人重組,第三日便可最終決戰。比賽贏得第一或並列第一的武林弟子便可以在雲霄寺內閱讀藏書典籍五天五夜,並獲贈一把名器,第二名和第三名弟子也可獲得相應的名器,據說它們的鑄造者歐氏是古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的後裔。
第一場比試是青城派對峙丹霞派。青城派弟子一身藍衫道袍輕靈飄逸,腳穿玄色靴頭鞋,手握三尺四寸長穗劍背在身後。丹霞派弟子著一身武僧佛裝,他右手持一柄長約五尺的丹霞渾鐵棍,棍身貼近身體右側,棍頭觸地。
兩人在場地上行禮後,只聽鑼聲一響,武僧豎起混鐵棍圈了一圈,一手握棍梢,一手握棍根,迅猛掃向對方腰間。青城弟子沉著躍地,避開棍風,末端鮮紅劍穗隨刃舞動,劍光在手間旋轉,動作迂迴巧妙,與鐵棍交接時,發出鳴玉脆響,劍尖一勾一劈間,袍袖迎風鼓動,甚是飄逸。當混鐵棍舞成閃亮的圓輪時,寒劍如銀龍般不時鑽入輪縫裡翻騰纏鬥,溫風瑜不禁鼓掌讚歎。
在比試接近兩炷香時,青城派弟子的長穗劍借力將混鐵棍挑起,武僧飛身奪回半空中的混鐵棍時,長穗劍的劍芒已經如朝陽光束指向武僧後心,點到即止。武僧雙手合什道:“小僧佩服,多謝金師兄賜教。”
在前幾場比試中,青城劍勝丹霞棍、崑崙刀勝峨眉分水刺、華山劍勝樂山錘。溫風瑜於觀望中不知不覺耗了一個時辰,聽聞下一場比試是縉雲派對唐家堡的比試。
溫風瑜手搭涼棚,朝身旁峨眉派的一名男弟子打聽這持劍兩人是誰,峨眉弟子斜睨了他一眼,不耐煩道:“杏黃衣的是縉雲派凝瑞師太的大弟子兆峴,淺紫衣的是唐門的二公子唐敬。”
由於蜀中唐門擅使暗器,難免被人非議勝之不武,故而這次雙方依照比武約定不出暗器。
縉雲弟子手握寶劍,劍鋒由精鋼打造,劍身隱隱發青,劍尖有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