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開局一具屍,剩下全靠編(第1/3 頁)
葉浩然聲聲悲切,感人肺腑,沁人心脾,一下就把後面跟進來的眾人給聽傻了。
這是要幹啥?葉少卿什麼時候和武國公這麼熟了?
盧正偉忙上前去扶葉浩然,安慰道,“葉少卿,武國公已逝,還請節哀。”
葉浩然卻悲傷的更大聲了。
“世人皆說我與武國公不和,可你們卻不知道武國公失勢之後,在家閉門不出,痛定思痛之下幡然醒悟。他書信給我,想要邀請我過府相談,自認罪狀,沒想到卻因此被奸人所害。”
劉子超都聽傻了,萬萬沒想到葉浩然會用這種方式破局,腦子差點沒轉過來。
真就開局一具屍,剩下全靠編。
盧正偉這下聽明白,立刻就把戲份給接住了。
“敢問葉少卿,那份書信裡可是寫了什麼,是否和武國公之死有關。”
葉浩然暗道不愧是老戲骨,臨場發揮就是好。
“武國公在給我的書信裡再三叩首,回想這些年仗勢欺人,辜負皇恩,有罪於國家,愧對於天地。因此痛哭流涕,悔不當初。書信邀我,說是已經準備好一份自認罪狀的奏疏,向陛下謝罪。”
劉子超聽的兩眼發黑,武承嗣要是活著,能被葉浩然這話給氣死。
他知道不能放任葉浩然這樣說下去了,“葉少卿,京兆府搜過整個武國府,都沒找到你說的那份罪狀奏疏。”
葉浩然無比熟練道:“那份罪狀疏如此重要,肯定是被兇手毀去了。”
難得葉浩然露出破綻,劉子超咬定這一點,“既然死無對證,只憑葉少卿的一面之詞,恐怕難以服眾。”
只要你拿不出證據,編的再好也沒用。
葉浩然一臉惋惜悔恨,“正本肯定已經被兇手毀去,但正式文書會事先打好手稿,你們可以往這方面搜查.....”
寫奏疏打草稿這種事很常見,畢竟正式的文書要交給皇帝,不能有錯別,還有注意避諱等諸多問題,難度不下於一篇論文。
因此奏疏有幾張草稿,就和論文有多個版本一樣,太正常了。
盧正偉立刻眼前一亮,搶在劉子超前面開口,“葉少卿所言極是,這件事就由我們大理寺負責,一定要把那份稿書找出來。”
草稿嘛,字跡潦草模糊,有所塗改破損之類的,都很正常。
這比正式的文書好“找”多了。
葉浩然抓了盧正偉的手,言辭懇切道:“一定要找到手稿,武國公雖然有罪,但罪不至死。肯定是有人打著他的名號,做了大逆不道之事,才被人痛下殺手。
民間常說,親兄弟還需明算賬,何況我們大理寺辦案,罪狀我們一定要查的清清楚楚,分的明明白白,不能讓武國公在九泉之下含冤受屈,死不瞑目。”
這已經暗示的明明白白了。
你要是說武承祿為了謀反把親哥哥武承嗣殺了,這肯定會被人說陰謀論,哪裡會有這麼狠心的弟弟。
但是你要是經過千辛萬苦蒐證,抽絲剝繭的調查,震驚發現案情真相如下。
武承祿有意謀反,親哥哥武承嗣常年在洛陽,感念皇恩,忠於大周。因此準備大義滅親,告發武承祿,結果卻被弟弟殺害。
這樣就很符合主流價值觀了。
畢竟大周朝君明臣賢,人才濟濟,出幾個忠臣,太正常了。
到時候,武承祿拿武承嗣之死攻擊朝廷,朝廷也可以用武承嗣之死攻擊武承祿,大家對著噴。
大周不用背鍋找人頂罪,輿論陣地就先保住了。
葉浩然三言兩語,一下讓眼前的局勢柳暗花明,豁然開朗起來。
盧正偉暗道葉少卿果然是社稷大才,如此死局,居然也能殺出生路。
他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