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5 頁)
去北京的交通十分不便。
這在後世顯然是吃不消的,但此時清帝國的頑固派們卻是大為高興,以為這樣交通不便敵人不容易攻入北京。殊不知這是自欺欺人,若是敵人攻擊天津門戶,北京同樣也很難增援。甚至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時,北京的慈禧都不知道情況,從而貿然對十一國宣戰。若是她早點知道這訊息的話,恐怕她可沒那個膽子宣戰了。
清帝國洋務運動三十年,但是因為保守頑固派的反對,使得洋務運動效果大打折扣。不說別的,此刻王辰浩終於知道,原來大清帝國此時已經有了第一條鐵路——津唐鐵路。
津唐鐵路是李鴻章為了把唐山的煤炭運至天津水關碼頭而修建的貨運鐵路,為了修建這條鐵路,可是花費了李鴻章巨大的心血。
眾人下馬車進入火車站,一路上張佩綸給王辰浩講解著期間發生的一系列荒唐故事。王辰浩一直以為洋務派在清末是最強大的,殊不知在鐵路方面,洋務派同頑固派搏鬥了三十多年最終還是敗了。
清廷守舊頑固派的力量是強大的,是以李鴻章這等天下第一督撫大臣在執掌直隸和北洋的前十五年間僅僅修了10公里鐵路,後來因為中法戰爭後暴露了一連串問題,清帝國成立海軍衙門才允許李鴻章修通了津唐鐵路。
令王辰浩大跌眼鏡的是,鐵路歸海軍衙門管,李鴻章為了把鐵路修到北京不得不向醇親王奕譞示好。奕譞雖然同意了李鴻章修津蘆鐵路,但偏偏頑固派堅決反對,李鴻章不得不向張之洞示好,引為外援。這樣頑固派同意修鐵路,豈料張之洞又拖李鴻章後退,提出先停止津蘆鐵路,先修盧漢鐵路。盧漢鐵路全長三千華里,需耗銀三千萬兩,以清帝國的財政猴年馬月也修不完。很快,朝鮮局勢動盪,日本出兵朝鮮讓清帝國緊張北方祖宗之地安全,於是李鴻章提出修鐵路入東北計劃得到批准。
這樣,李鴻章可以藉機會修津蘆鐵路了。然而,這時候醇親王奕譞突然死了,海軍衙門落入奕劻手裡。奕劻只認錢,壓著鐵路的事情不放,並以此不住地敲詐李鴻章,結果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這條津蘆鐵路也沒修成。甲午戰爭期間更是沒錢去修,一直擱置到現在。
如今,奕訢入主海軍衙門,李鴻章自然得去拜訪他了,希望能夠順利的修鐵路。
在王辰浩看來,滿清朝廷就是捱打後才會有三分鐘熱血。中法之戰後開了海軍衙門,動了修鐵路心思。甲午之戰後開建新式陸軍,把鐵路工程提上日程也是必然。
於是道:“恭親王和醇親王都是少有的有識之士,加上甲午一戰暴露出朝廷陸師增援不利的情況,我想修鐵路之事應該沒問題了!”
“但願吧!”李鴻章看起來不報太好的結果,張佩綸給王辰浩解釋道:“恭親王和翁同龢關係密切,當年有一起被趕出總理衙門的‘友誼’,不能不防備!”
王辰浩頓時愣住,忽然想起李鴻章和翁同龢之間的過節,頓時苦笑。
火車不長,只有六節車廂,巨大的蒸汽機車頭在王辰浩的那個年代只能從老舊照片上才看得到。
“津唐鐵路不是去唐山的嗎?”王辰浩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
李鴻章和張佩綸對視一眼,神秘的笑了笑,後者悄悄給王辰浩解釋道:“這是咱們自己偷著修的!但也僅僅只把津唐鐵路延長到廊坊附近而已,過了廊坊就不歸咱們管轄了,也就不敢再修了!”
王辰浩笑了笑,正應了那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話,這李鴻章也並不完全聽清廷的擺佈。
上了火車後,李鴻章要求王辰浩把他的練兵條陳詳細寫下來。王辰浩想到後世很多東西如果長時間不去想的話很容易忘記,因此選擇用紙筆記下來。
火車抵達廊坊時,王辰浩已經寫好了他的練兵條陳。李鴻章接過來一看頓時皺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