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5 頁)
退。這是一場著名的戰役,發生於663年。
*政權一方在吞併伊朗、埃及和耶路撒冷之後,優秀的第二代哈里發歐麥爾於644年遭暗殺。後繼成為第三代哈里發的是出身於名門倭馬亞家族的奧斯曼。
作為一個領導者,第三代哈里發奧斯曼的資質有些欠缺。他任人唯親,只重用來自本家倭馬亞家族的人。*教在興起之前部族紛爭時代的*民族的弊端再次顯露出來。政治陷入混亂狀態,奧斯曼慘遭暗殺。
第四代哈里發是出身於雜湊姆家族的阿里。他在奧斯曼被暗殺的656年成為哈里發。對此,倭馬亞家族當然心有不甘。倭馬亞家族的穆阿維葉在大馬士革自立為哈里發。兩者相爭,第四代哈里發阿里被殺。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 怛邏斯之戰與造紙術的西傳(8)
歷史上把從第一代的艾卜·伯克爾到第四代的阿里稱為“正統哈里發”時代。讓人感到異常的是,在四位哈里發中,竟然有三位遭暗殺身亡。
阿里被殺之後,他的追隨者為反對大馬士革的倭馬亞家族僭稱哈里發,奮起抵抗。阿里遭暗殺是在661年,其子侯賽因與倭馬亞家族交戰,兵敗而亡,那是在680年。此後,倭馬亞家族的權力得到確立。
在*語中“追隨者”叫做“什葉”。阿里的追隨者們不承認倭馬亞家族的哈里發的正統性,追隨者一派的反抗後來一直持續,他們因此被稱為“什葉派”。
在“正統哈里發”時代,哈里發都是受擁戴而繼位。倭馬亞王朝的統治確立之後,哈里發成為世襲制。這個政權極其排外,在軍事上四處擴張,佔領撒馬爾罕,入侵至印度河下游一帶,同時席捲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北非國家,又在直布羅陀登陸,踏入歐洲等地,一時間所向無敵。但在內政上不得人心,致使眾多人對政權心懷不滿。於是,反倭馬亞的民憤漸漸高漲,750年,雜湊姆家族的阿布林·阿拔斯領導的叛亂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
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馬亞王朝之後,以巴格達為首都,迎來繁盛的時代。
在唐朝,不論伊朗人或*人,*教徒統稱為大食。並把倭亞馬王朝稱為白衣大食,把阿拔斯王朝稱為黑衣大食,以示區別。
在“正統哈里發”時代,第三代哈里發奧斯曼曾向唐朝派出使節。時間是永徽二年(651)。《舊唐書》中記載道
——大食國,始遣使朝獻。
第三代哈里發派來使節一事見於《舊唐書》,《新唐書》的“本紀”省略了這一段,《資治通鑑》中也沒有收錄。也許對唐朝來說,來的雖是稀客,卻算不上值得一記的事。然而隨著唐朝勢力的西進和*勢力的東進,兩者日漸靠近,自然會產生實質性的接觸。而這種接觸因各自所主張的權益不同,往往發展成一種血腥的關係。
位於唐朝與*帝國之間的,是廣闊的西域。唐太宗時期,唐朝吞併高昌,改為直轄領地,顯示出積極西進的姿態。然而在西域各都市國家中,有的直屬於唐朝,有的只是名義上的順服,有的其實幾乎是完全獨立的。也有中間的例子,如果用顏色來形容的話,可謂色彩紛呈。
如果在地圖上把順服於唐朝的國家用深色表示的話,呈現出的整體傾向是越向西顏色越淺。翻越帕米爾高原,以西的地區乾脆連顏色都談不上。
諷刺的是,與唐朝關係最疏遠的這片無色地帶,曾在某個時期對唐朝抱有異常高的期待。包括撒馬爾罕、布哈拉這些所謂粟特地區的居民,多是瑣羅亞斯德教徒和佛教徒。*勢力佔領伊朗後如果繼續東進,勢必給粟特地區帶來動盪。關於*勢力對異教徒的彈壓,或者說是近乎彈壓的歧視政策,當地人早有耳聞。事態日漸惡化,以商業立國的粟特地區,要想抵禦*的入侵,可說是無能為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