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東漢不如西漢出名 > 第562章 曹豹書信 引起波瀾

第562章 曹豹書信 引起波瀾(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葉羅麗:開局截胡白光瑩一人:八奇技強?可我內丹已成!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凹凸世界:旅途與家人斬神:體內有九個神明,全員惡神崩壞:成為梅比烏斯的妹妹太子的位置給養子?朕不忍了大明輩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斬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穿越之末世女彪悍為母亂世村長,我能召喚歷史名將綜穿之配角不按照劇情走有獸焉:玄暉三國憑實力截胡綜漫:技能越來越離譜萌學園之我替代了預言書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往事塵埃中的故事四合院:傻子開局,征服全院斬神:守夜人總教官,開局就無敵

徐州城中,自陶謙派遣曹豹領兵出征後,城中局勢暗流湧動。陶謙的兩位公子,陶商與陶應,在是否援助王朗一事上,分歧愈發明顯。即便曹豹已然踏上征程,陶應仍固執己見,堅持認為此時出兵,無疑是白白消耗徐州的財力物力。他主張暫且按兵不動,待王朗與山越拼得兩敗俱傷之際,徐州再出兵介入,屆時坐收漁翁之利,此乃上上之策。

陶應身為次子,以往雖與大哥陶商暗自較勁,卻從未如此針鋒相對。可如今,因陳登父子對他的支援,他在徐州部分世家之中獲得了聲援,便有了足夠的底氣與陶商抗衡。

反觀陶商,依舊保持著一貫的沉穩,不驕不躁。在他看來,父親既然已經決定出兵,自己的意圖已然達成。至於弟弟陶應的反對,不過是小孩子的胡鬧罷了,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陶謙已然年邁,面對兩個兒子的爭執,時常要居中調停。在他心中,對於徐州未來的繼承人早有思量。長子陶商,性格溫文爾雅,舉止如玉,若生於太平盛世,作為一方郡守治理地方,必定綽綽有餘。然而,當下乃是亂世,陶商的弱點便暴露無遺。他缺乏戰略眼光,遇事瞻前顧後,不敢輕易做出決斷,這在亂世之中,實在難以帶領徐州應對各方挑戰。

而次子陶應,為人豪邁,頗具氣魄。但倘若真要將徐州的未來和自己的身後之事託付於他,陶謙又有些顧慮。畢竟,陶應雖有豪情壯志,卻在行事上稍顯莽撞,能否駕馭徐州這複雜的局勢,著實令陶謙難以抉擇 。

徐州的世家大族,此前一直未將籌碼押在陶應身上。在他們眼中,陶應雖有豪情,卻行事莽撞,難成大器,遠不如行事穩重的陶商更值得倚重。陶謙雖對陶應的氣魄頗為欣賞,可起初也並未太過在意。在陶謙的心中,一直有著自己的盤算,他期望陶商、陶應兄弟二人能夠攜手共進、相輔相成。陶商性格沉穩,主管大局自然是合適不過;而陶應在關鍵時刻敢想敢為,能在緊急關頭做出大膽決策,兄弟二人剛好可以彌補彼此性格上的差距,共同撐起徐州的一片天。然而,隨著陳登父子對陶應的支援,徐州部分世家風向轉變,兄弟倆的關係也變得微妙起來,這讓陶謙始料未及,原本的如意算盤似乎也面臨著變數 。

陶謙看著陶應越發顯露出挑戰兄長地位的架勢,心中滿是焦急。在這亂世之中,徐州局勢本就波譎雲詭,二子相爭,極有可能引發內部動盪,讓徐州的局面分崩離析。他深知,若不加以控制,兄弟鬩牆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於是,陶謙不得不頻繁出面從中斡旋。他一面安撫陶商,讚賞他的穩重與大局觀,強調其作為長子,在徐州未來發展中肩負的重要責任;另一面,又耐心教導陶應,肯定他的豪情與果敢,同時告誡他要顧全大局,不可意氣用事。

平日裡議事,陶謙總是巧妙安排,讓兄弟二人都有機會發表見解,給予他們同等的尊重與重視。在決策時,他會充分考量兩人的意見,力求做到不偏不倚,使兄弟間的勢力時刻保持平衡,只為徐州能有個安穩的未來 。

在這微妙而又緊繃的日子裡,一封曹豹從前線寄來的信件,驟然打破了看似微妙的平衡。信使快馬加鞭,風塵僕僕地將信件呈上,那信件就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層浪。陶謙看著信中的內容,神色凝重,意識到此事棘手,片刻不敢耽擱,立刻傳令召集徐州的重臣前來商議對策。

不多時,徐州的一眾重臣齊聚議事廳。廳內氣氛凝重壓抑,陶謙神色疲憊地坐在主位之上,目光緩緩掃過下方。只見陶商與陶應分立兩旁,二人身後各自簇擁著支援他們的世家勢力,涇渭分明。陶商依舊是那副沉穩模樣,神色平靜,但眼底藏著幾分不容小覷的銳利;陶應則顯得有些按捺不住,微微上揚的下巴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們,有的低頭沉思,有的交頭接耳

目錄
在末世裡冷血億點沒問題吧崩壞【芽衣是我的老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