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雙梁丘三磙子埋伏李老漢 葫蘆口李二青石敲後腦勺(第1/4 頁)
二大娘和三姨在街上聊完天之後,心滿意足地告別,各自回家準備午飯去了。
她們兩個就是這片土地上普通的家庭婦女的縮影,一輩子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圍繞鍋臺和家庭打轉轉,至死方休,沒有未來,沒有機會,但這意味著她們就沒有樂子,不意味著她們愚昧無知。她們只是缺乏平臺和經歷,其中總有一些人是聰明的,對這人世間的事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同時,由於她們沒有受到正規教育,統治者炮製出來束縛民眾的仁義道德的標準,對她們的約束力並不強,因此,她們所作出的決定完全是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
像是犧牲李老驢,攛掇他為了補償的事奔走。若是辦成了,她們跟著沾光;若是辦不成,倒黴,被報復的是李老驢一家子,跟自己無關,還可以看熱鬧,這種事,何樂而不為?至於“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的告誡對她們來說,一點作用也沒有,誰叫李老驢脾氣犟、愛出頭,他彪就要付出代價。
李老驢出了村南,一路往文陽縣去。
隨後三磙子張梟就召集了十來號人,拿著短棍和繩索就往村東追去。
李老驢是五十多歲的老漢,張梟這活人是十幾二十歲的,腿腳自然不如張梟快,若不是三姨瞎指路,李老驢非叫他們截下不行。
張梟他們追出五里地去,還是沒有見到李老驢的身影,“哎呀,不好,叫老東西哄了!”張梟走著走著,覺得不對頭。“咋了,三哥?”張梟的跟班問。
張梟望著空無一人的野地,說道“上次張老驢因為他搭建牛棚的事,要去縣衙告狀時,叫咱在半路上截下了,他定然是吸取教訓了,學會聲東擊西,故意在村東頭叫三姨看見,實際上他繞道去了村南的路,他要去文陽縣告御史。走,咱們從小道包抄過去,在葫蘆口肯定能抓住他。”
一眾人等離了大路,跳到斷龍溝,往村南雙梁丘的葫蘆口方向趕去。
這幫年輕人腿腳就是快,大約半個時辰之後,他們到了雙梁丘。
雙梁丘是一高一矮兩座小山丘,連線著奉山下來的餘脈,將南玄村等幾個村落包裹其中。四圍山巒遮擋,氣候別別的地方和暖溼潤,中間有千畝良田,守住葫蘆口,既可以避兵禍,又能自給自足,原是個絕好的安居之所。可府衙安在此處之後,此處的老百姓就沒有過過什麼好日子。
張梟指揮著幾個跟班在道路兩旁埋伏好了,又派一個十五六的少年李二青到樑子頂上了望,若是看見了老李頭的蹤跡就趕快下來報信。
大約等了一袋煙的功夫,在樑子上放哨的李二青連滾帶爬地就下來了,“來了,來了!”這小夥子這個激動勁,還以為是在等他爹一樣。
張梟怒瞪了他一眼:“咋呼什麼?生怕人聽不見怎麼著!”接著轉頭示意在路邊的人埋伏好,靜等李老驢跳進他們的埋伏圈。
李老驢已經撒撒噠噠走了快兩個時辰了,開始的時候,他生怕被人攆上,一步也不敢停。不過,他也五十多奔六十的人了,今天早上沒有吃飯,路上一口水都沒得喝,實在覺得扛不住了。他在心裡盤算,“一會兒,到了前面山樑子,我就歇歇,那個地方地勢高,要是有人來了,我還能看見。唉!”李老漢此時有些洩氣,自己也經歷了三四代皇帝了。自己爹媽在的時候,是中宗宣皇帝,那個時候,他家還有些田畝,因為皇帝要修喦宗廟(奉山別稱),圈佔過他們家的田土,官司從中宗皇帝打到穆宗皇帝,也沒打出個子醜寅卯來,好好的家業也被敗壞得乾乾淨淨。好不容易,出了個重熙帝,為君清淨無為,不折騰,過了幾年平安日子,偏生又被當今給推翻了。雖然不知道當今皇上會如何管理天下,但想著總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吧,怎麼他一上來,自己家就又遭了中宗時候的事呢?也不知道這番去告巡按御史,能不能給自己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