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如果今天我們再來看張居正,如果還停留在吸取張居正威權震主的教訓,還停留在如何出汙泥而不染,如何在傳統官場中遊刃有餘的層次,那麼說明我們對現代政治文明還缺乏起碼的瞭解。這些年來,一些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吸引人的賣點就是表現聰明的政治人物如何熟練運用官場各種明暗規則,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如何在政治角力、權力傾軋中取勝,讓現代中國人還津津樂道於宮廷權謀之術,這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清秋子的這本書,固然也很精彩地寫出明朝的政治生態,寫出傳統官場臻於爐火純青的官場謀略,但若侷限於此,格局就顯得小氣,清秋子的書突破這種雖然好看但陳舊的格局,寫出了一曲悲劇英雄無可避免的命運輓歌。
張居正的悲劇,不是因為他不能認識威權震主的危險以及鳥盡弓藏的政治規律,也不是因為他不知權變一味蠻幹,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已經熟透了的文官制度培育的一位標準精英人物,他既能深諳世情,又能通曉人性,知行兼能。所以他在個人權力達到最頂峰時,清醒地認識到很有可能遭受霍光那種&ldo;驂乘&rdo;之禍----&ldo;驂乘&rdo;指和皇帝同乘一輛馬車,比喻太接近皇帝的位置。他提出過乞休養老,想急流勇退,但大明朝還需要他,明知危機重重,還義無反顧地留在首輔的位置上一直到死,實現了自己曾對人表露的心願:&ldo;雖機阱滿前,眾鏃攢體,孤不畏也。&rdo;他同時代另一位名臣海瑞評價張居正:&ldo;工於謀國,拙於謀身。&rdo;海瑞表面上不畏權勢,連皇帝都敢罵,但他將自己塑成帝國官員清廉正直的道德標杆,如此反而安全係數提高,包括皇帝在內沒有誰願意去故意迫害一個道德模範而自毀形象,和張居正相比,海瑞確實更善於謀身。但能謀身的海瑞只能是政壇的點綴,不可能像張居正那樣掌握實權,也就不可能真正地&ldo;謀國&rdo;。&ldo;謀身&rdo;和&ldo;謀國&rdo;不可兼得,張居正選擇了&ldo;謀國&rdo;,說明張居正比海瑞更像一個偉大政治家,也更忠於大明朝。罵皇帝的海瑞不但能活下來,而且成為五百年來官員清廉勤政的代名詞,而張居正死後遭受種種侮辱,家破人亡,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一個王朝一種制度和文化的悲哀。張居正死後被清算時,他的親人完完全全成為砧板上的魚肉,連今天一個普通刑事犯的救濟手段都沒有。-----今天一個殺人放火的嫌疑犯,公審時尚可聘請律師為自己辯護。這樣的王朝,積累了再多的財富,養再多的兵,也避免不了突然崩潰的命運,由此我們能找到張居正個人命運和明帝國命運之間的內在邏輯。
清秋子的這本書,不僅好看,我以為最可稱道的是,他透過講述精彩的故事,用理解的、同情的悲憫情懷,寫出了一個大政治家和他所處的政治體制繞不過的悲劇命運,值得向讀者推薦。
冥王星軟體工作室推薦:
更多內容請檢視冥王星軟體官方主站:
一、 他的舞臺有多大?
【千古一個實幹家】
能注意到我這篇文字的人,我想,大概都是喜歡或曾經喜歡讀書的人。以我的經驗,凡是喜歡讀書的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有過經邦濟世的宏圖大志、有過心雄萬夫的快意狂想。讀書,乃是為了兩個字‐‐&ldo;向上&rdo;。
不過,樂於讀書的人,一輩子能有多大出息?不是說&ldo;人生識字糊塗始&rdo;麼?不是說&ldo;尋章摘句老鵰蟲&rdo;麼?這樣的人,當然有;如此的嘆息,也許有他的道理。但是,愛讀書的人,是否就註定了是一事無成的&ldo;腐儒&rdo;?一個秉賦優異、狂愛讀書的人,是否在現實中就一定是四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