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2/2 頁)
刀頭舔血的結果是屢建軍功,最終授了世襲千戶。這是入了軍籍。朱元璋創立了一種特殊的戶口制度,把老百姓分為&ldo;軍籍&rdo;和&ldo;民籍&rdo;兩大類,軍籍不光是打仗,防衛,還得自己種田養活自己,每個兵賞官田50畝,但是須當兵當到60歲,然後由長子一人頂缺,世世代代保你有飯吃。
張關保當這個千戶長,手下管著1120人,是個權力不小的軍官。
有如此光榮出身的一個老祖宗,張居正還是很自豪的。他一生的報國之志,怕是從這裡就能找到源頭。
關保死後,葬在湖北的宜都,應了&ldo;青山處處埋忠骨&rdo;那句話。張居正後來曾經提到過宜都的&ldo;遠祖孤塋&rdo;,口氣中有那麼一點傷感。
這&ldo;軍人戶口&rdo;的張氏一脈,給成年後的張居正帶來的是鐵石心腸的一面,日後在介入中樞的政爭時,他的冷酷、嚴厲、令出如山,都源自於此。這與書香門第出來的文人雅士,風格確是大大地不同。我們在後面,就能看到他的那種狠勁兒。
老祖宗再往後兩代,僅僅有名字,無事跡可考。再往下,也就是張關保的曾孫了,叫做張誠。張誠是次子,襲不了老爹的鐵帽子,就從歸州(今湖北秭歸的老縣城,2003年6月被三峽水庫淹沒)遷到了江陵。從此,江陵就算是張居正的祖籍之地了。後來同僚們也稱張居正為&ldo;江陵&rdo;,這是古代人的習慣了。
江陵也在湖北,離秭歸併不遠,就在長江邊上。正是所謂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古稱&ldo;七省通衢&rdo;的好地方。因為東晉時為荊州治所,所以後來又稱&ldo;荊州城&rdo;。這地方離戰國時的楚國首都郢也不遠,是個出奇才的地方。屈原老先生的活動範圍,大約也就在這一帶。現屬湖北荊州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