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5 頁)
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後來有位老人家出了個主意: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響炮竹、放煙火,這樣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就按老人家的主意做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此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這便是元宵節中與燈、火有關的習俗的由來。其中吃湯圓、賞花燈的習俗一直流傳到雷曉飛的前世——二十一世紀。
既然作為民間最重要節日,番山墟的官府也就當然要表現一番與民同樂了。和往年一樣,官府今年也舉辦“花燈節”,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花燈節”的規模比往年大多了。官府準備在衙門前那墟里最寬的大道上,把花燈一直襬到平日祭祀用的廣場,並在廣場上舉行大型的猜燈謎有獎和花燈評獎活動。
由大道到廣場足有半里路長,大道可以讓兩輛馬車並駕,從早上開始,官府已把大道封閉,進行掛燈,由此可見工程浩大。這次的燈展由官府出資一半,剩餘的由商家贊助,展出的花燈超過千盞。官府為示重視,從民間邀請來了數位德高望重的人,來擔當評委,林先生和胡醫師就在被邀請之列。
雷曉飛詳細地向林先生、胡醫師瞭解過番山墟往年元宵節的盛況,三人並根據天氣、經濟等外在條件對今年“花燈節”作了評估,預測今年的“花燈節”是歷年來就熱鬧的,賞燈的人數應該過萬。
古時候,關於元宵節的詩句很多,那些家喻戶曉的名句雷曉飛還記得幾首,如“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花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等等,這些詩句,就側面佐證了歷代元宵節的熱鬧,越是熱鬧越就蘊藏商機。
雷曉飛就是要利用這個蘊藏著的巨大商機。他提前把流動小車做多到十輛,準備出四輛流動小車,把“牛雜蘿蔔”和豬雜、魚蛋合到一處賣;再出四輛流動小車,賣即食滷味和他新做的滷水蛋;剩下的兩輛流動小車就賣粽子。雷曉飛當然是要親自坐鎮賣即食滷味的攤檔啦,這才符合他“刀王”的身份嘛。
當林先生知道丹霞要留下過元宵節,就和胡醫師商量派誰來招呼丹霞。丹霞的身份比較特殊,“合作社”裡只有林採微或雷曉飛招呼最合適,而且幾人年齡相仿,也同樣識文識墨,應該有共同語言。最後,林先生和胡醫師就忍痛割愛,決定讓雷曉飛三個年輕人去“偷懶”一晚。
當林先生把這決定跟雷曉飛說後,雷曉飛不同意。其實,雷曉飛比誰都清楚丹霞對“合作社”以後在穗城裡發展的作用。但他認為有林採微一個人陪就行。因為這次大戰是他發起的,並且已是“合作社”全體總動員,人手本是不夠,所以他不想臨戰脫陣。還有的是,少了“刀王”坐陣,即食滷味會減色不少,他怕其他人的“刀功”應付不了。
雷曉飛把這個理由和林先生說了,林先生沉吟了一陣,說:“今天看燈的人會很多,我怕兩個女孩賞燈不安全,還是有個男的陪好些。”
這話也說得有道理,雷曉飛無言了。
自從變回了年輕後,雷曉飛對女人方面好像還有點沒有開竅,可能是變得太年輕的緣故吧,不到二十的毛頭小子,就算在前世時,雷曉飛這個年齡也還沒有談戀愛呢。更何況現在重擔在身,雷曉飛也沒有時間花前月下。四十年的人生經驗讓他看出林採微和丹霞都對他有意思,但他現在的想法還是先立業再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