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太子的罪行。賈皇后不便出現在朝堂之上,就派她的心腹,黃門令董猛拿著太子寫的反書遍示公卿。
董猛說出了賈皇后的心聲,“太子寫下如此忤逆的反書,應該賜死。”
滿朝公卿的反應與當年群議處置楊太后時一模一樣,全都低著頭端詳腳趾,裝啞巴,“莫有言者”,其中包括譽滿天下的名士王戎,包括太子的岳父王衍。這種事早在意料之中,自從賈皇后宣稱有子,他們就知道太子的政治生命已到了盡頭,唯一的懸念就是太子將以何種方式獲罪。現在謎底揭開了,賈皇后果然狠毒,不僅要奪太子嗣位,還想要太子的性命。
但是,這與他們何干?他們這些慣於趨利避害的人精,早就在心中做出了選擇。反正傷害不到他們的爵位與家產,司馬家人喜歡骨肉相殘,那就隨他們便好了。萬馬齊喑,這就是晉朝的朝堂。
令眾人吃驚,反對的意見來自賈皇后的陣營,張華與裴堅持不能這麼草率定罪。
張華說:“此國之大禍。自漢武以來,每廢黜正嫡,恆至喪亂。且國家有天下日淺,願陛下詳之。”
張華說話總是比較含蓄,他這個諫言明裡對惠帝,實則是警告賈皇后。當時賈皇后明明已經宣稱有了兒子,她的兒子才是“正嫡”,太子不過是庶長子而已。張華卻說如果要廢太子就是“廢黜正嫡”,顯然,他並不相信所謂“諒暗生子”這種無稽謊言。
張華所說的“國家有天下日淺”,表面意思是說晉朝統一天下的和平歲月還很短暫,地方上還有動亂的隱患;實則是在警告賈皇后三思而後行,地方上的諸侯王手據雄兵,小心激怒他們作亂犯上。
裴是賈皇后親戚,所以他就直言不諱,質疑董猛手中的反書是他人捉刀,有意栽贓太子,請求核對筆跡。
但這也在賈皇后的算計之中,侍中搬出太子以前的奏摺。眾人一哄而上,幾經比對,張華、裴黯然無言。
即使證據確鑿,張華與裴也堅持太子殺不得。
這兩個人都是晉朝的銅齒鋼牙。張華首先是朝中宿老,對於律令、先朝典故如數家珍;其次他是博物學家,大名鼎鼎的《博物志》就是他寫的,天文地理陰陽五行奇文佚事他什麼都知道;更要命的他還是個名士,平時沒事就到洛水上泛泛舟,找王衍、王戎等人鬥嘴玩的,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裴也很了不得。他原本也是一個名士,樂廣曾經找他談玄,“欲以理服之”,沒想到裴“辭論豐博”,反把樂廣說得無詞以對、唯有憨笑而已;後來裴主持政務,覺得名士那套作風太敗害社會風氣了,就寫了一篇《崇有論》批判玄學,引得王衍等人群而攻之,最後也堪堪打個平手;所以裴被時人稱為“言談之林藪”。
如今兩人雙劍合璧,那是天下無敵。到後來賈皇后一方理屈詞窮,憤羞成怒,她讓董猛假稱是長廣公主的意思,對惠帝說:“事宜速決,而群臣各不同,其不從詔者,宜以軍法從事。”長廣公主是武帝的女兒,司馬衷的妹妹,所謂“軍法從事”,意思就是再不聽話,就要殺人了。
賈皇后這是氣暈頭了,張華、裴她一個都殺不得,殺了他們她靠誰來打理政事呢?何況張華等人也不是怕死之輩。
直到太陽偏西,還是沒有決議。賈皇后終究沒有殺太子,她也怕夜長夢多,於是妥協,請求廢黜太子為庶人。
這大概已是最好的結果了,張華、裴也只好妥協。於是惠帝下詔,令尚書和鬱與御史中丞解結去東宮宣詔,廢黜太子為庶人。大概是怕太子不奉詔作亂,賈皇后還派了大將軍梁王司馬肜、鎮東將軍淮南王司馬允、前將軍東武公司馬澹、趙王司馬倫、太保何劭隨同去東宮。太子很順從地接受了詔書,步行從承華門走出宮城,坐著牛車被送進了金墉城。
隨後東武公司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