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5 頁)
擁立的圖謀最終沒有得逞,因為到了咸寧二年二月,司馬炎的病竟然奇蹟般痊癒了。
身體上的病雖然痊癒,心病卻越來越重,皇帝得知自己生死一線的時候,竟然有人趁機想篡權奪位,他震怒了。太子黨人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馮紞對著皇帝大叫僥倖,說:“倘若陛下龍體不愈,公卿百姓都歸心於齊王,齊王恐怕難以恪守臣節.太子恐怕無法繼位。”他勸皇帝將齊王攸逐出洛陽,趕回封國以絕後患。
出乎意料,司馬炎並沒有採納馮紞的意見。不僅如此,司馬炎甚至連究查此事的興趣都沒有,彷彿這事他毫不知情,彷彿密謀政變是一件無足深責的小過失。
司馬炎只對少數幾個人薄施懲戒。夏侯和被調離河南尹一職,轉任光祿勳,從官秩上來看,這是一次平級調動,手中權力卻相差雲泥,河南尹是個實權職位,掌管著京畿治安,而光祿勳只是一個管理宮掖的虛職。繼任河南尹的是司馬炎的舅舅王恂,王恂是眾所周知的太子黨人。賈充也被剝奪了兵權,還被免除了司空的職務。這與其說是懲戒,不如說是給賈充一個機會重新表態。賈充原本就不是齊王一黨,趕緊表忠心,於是司馬炎又封他為太尉,再次名列三公。
齊王攸沒有因為此事受到任何牽連。司馬炎沒有對弟弟表示出哪怕一丁點的不滿,反而賞賜五百匹絹布,用來獎勵弟弟在自己患病期間的慰問與照顧。司馬炎還給弟弟升官為司空,這個新官職就是不久前從賈充頭上摘下來的,齊王攸也成為了三公之一,當時他年僅二十八歲。
一場風波由於皇帝的寬宏大量,就此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最終不了了之。皇帝的寬容超越常理,反而欲蓋彌彰,雖然他對齊王攸的優寵一如既往,但是許多人已經明白這是一個假象。皇帝把這筆賬默默記在心裡,遲早有清算的那一天。
一年之後,也就是咸寧三年(公元277年),司馬炎又有了一個良機驅逐齊王攸。當時楊珧針對時弊提出一系列措施,制約各鎮都督與各諸侯王的權力,其中有一條是衝著齊王攸來的。
楊珧說:“諸王公皆在京都,非扞城之義,萬世之固。”言下之意如今各王爺公侯都棧戀京都,無法發揮藩衛王室的作用,不如趕他們回藩國。
這些建議被司馬炎採納.咸寧三年八月癸亥,皇帝一道詔書,命令宗室成員凡是在京城沒有職務的,全部離開洛陽回藩國。
這下可鬧大了。
洛陽是天下首善之地,萃聚全國精華。宗室成員貪圖在洛陽的安逸生活,都不願意去那偏遠的藩國,個個都是哭著上路的。一夜之間楊珧就成為司馬家的公敵,不知有多少姓司馬的在背後指著他詛咒謾罵。
皇帝的另外一個弟弟樂安王司馬鑑,就是在這個時候離開洛陽回藩國的,而楊珧矛頭對準的齊王攸,當時官任司空、侍中兼太子太傅,在洛陽任職,並不在詔書遣散的範圍之內。
當然,齊王攸不在遣散之列的真正原因,是司馬炎覺得時機還是不夠成熟,齊王黨人在朝中盤根錯節,如果要徹查肯定會傷筋動骨,當時朝廷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劃討伐孫吳的戰備,正是用人之際,不可以亂了大局。
司馬炎這口氣一直忍到太康年間,局勢煥然一新。
江南,吳國的四州四十三郡已經被劃入晉國版圖,吳國的君主孫皓也已經成為晉朝的“歸命侯”,舉家搬遷到洛陽居住;
北方,曾有鮮卑人禿髮樹機能在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反叛於涼州,攻殺秦州刺史胡烈,朝廷剿了近十年,屢戰屢敗。曾有一段時間,司馬炎甚至在考慮是否要放棄涼州,後來幸虧有名將馬隆主動請纓,並且在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十二月臨陣斬殺禿髮樹機能,平定涼州。
外患既除,司馬炎覺得,該是時候解決內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