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1/2 頁)
第85章 周瑜的猶豫
沒錯,孫策時代,廬江一大部分都是孫家的,孫策就是打算從這裡出發,偷襲許昌的。
可誰知道孫策死那麼輕鬆,上位之後的孫權整合勢力,坐穩位置,拒絕被病死就很艱難了。
到那時候,周家都已經全部壓上了,也只能繼續支援孫家了。
可現在,周瑜別說孫權了,連孫策的船都沒上,完全可以兩邊一起下注。
魯肅的能力,周瑜是非常瞭解的。
劉家父子能夠折服魯肅,那就絕非普通軍閥所能辦到。
看魯肅信裡的介紹,彷彿魚如大海,鳥上青天,往日胸中的憤懣已經不翼而飛,只有大展宏圖的期待和對功業將立的憧憬。
周瑜真的非常聰明,聰明到能從一封信中看出如此之多的東西。
可也因為這份聰明,讓周瑜真的猶豫了。
此時,周瑜已經說動了家族的族老,才有資格來到丹陽勸說從父周尚。
雖然周尚現在還在猶豫,並沒有做出決斷。
畢竟家族是家族,周尚個人也有個人的想法和追求。
劉繇目前對他很是倚重,由始至終沒有調動他離開過宛陵,可謂是相當有誠意了。
一旦劉繇真的坐穩了揚州牧,那他周尚的地位必然會水漲船高。
而要是聽了周瑜的建議,先不說反水的難度和風險,就是真的得手成功了,那又如何保證他個人的地位?
袁術之前時還氣量大一些,可經歷了幾次背叛後,已經變得只肯重用自己家的門生故吏和孫家門徒了。
他周尚和周家既不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又不姓孫,投降過去之後可真的是沒底。
因此,不論周瑜如何勸說,如何以家族利益遊說,周尚到現在為止,也就不肯點頭。
周瑜早就已經做好了計劃,只待周尚被其說動後,便與孫策約定日期,然後自宛陵出兵,直插牛渚,裡應外合。
可現在周尚的態度遲遲不肯轉變,而魯肅的這封信又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而且,在魯肅的書信中,還捎帶了一封劉封的書信。
如果魯肅的書信只是讓周瑜生出少許動搖,那劉封的書信可就是地震了,讓他本已經下定的決心徹底崩壞了。
劉封在書信裡寫的非常清楚。
袁術不可信,孫策不可投,劉繇不可叛,牛渚不可襲。
並且斷言,周家如果投孫策,那孫策必定橫掃江東,可一旦孫策得勢,周尚的丹陽郡守之位必被袁術所奪,換以袁家門生故吏,又或者是孫家將領。
袁術這個人非常弔詭,他和孫堅真的是真愛。
袁術唯一庇護過的軍閥,就是孫堅,其他人不被他給吞併了就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當然孫堅對袁術也是真愛,為了袁術,一路上殺了多少名士重臣,光兩千石的太守、刺史就有三位之多,更別說為袁術南征北戰,打下大片的疆土了。
也正是因此,袁術任用官員只看兩種,第一,是不是自己的門生故吏,第二,是不是孫家出身。
196年袁術最強大的時候,被譽為天下第一軍閥,壓過了北方的袁紹。????此時的袁術坐擁地跨豫、徐、揚三州,共計八個郡國,還有呂布、張濟、張燕等位同藩屬的盟友。
這八個郡國裡,有四個郡國的太守是袁術的門生故吏,另外四個,分別是孫策的舅舅吳景,孫策的哥哥孫賁,孫堅的故吏加門生朱治,以及孫策本人。
哪怕就是現在,孫家在袁術地盤上的郡守比例也很高,足以證明劉封所言不虛。
周瑜是個聰明人,被劉封一點就破,也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動搖和自我懷疑。
至於後面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