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過了幾年,明陽公主依舊不願意提起大兒子,逢年過節,一次也沒探望過。
只聽下人說,那兩人在別苑打打鬧鬧,將就著過日子。
時硯繼續勸說:「不說我哥與華翎的心思好壞,單他們的身份,給您生的孫兒,還是能拿得出手的吧!到時候帶回家給您養著,也算是一舉兩得。」
明陽公主拿主意正的小兒子沒辦法,只能讓人盯緊了別苑大兒子那邊。
顯然,在這會兒的明陽公主看來,大兒子江時意與華翎公主,已經成了給她生孫子的工具人。
此時時硯已經二十五歲,在禁衛軍歷練幾年後,不僅沒出絲毫差錯,還做的風生水起。
現如今,誰人不知,禁衛軍統領在領兵打仗上,是個狠人。
也是個能力出眾的年輕人。
還是個有權有勢,身後有家族撐腰且自身有本事的年輕人,絲毫不遜色他哥哥,當年的江家大公子。
這一年,皇帝突然下旨,將時硯從禁衛軍統領的位置上撤下來,轉頭就讓時硯進了內閣,跟著參政議政。
這一政令引來很多人的議論,大臣紛紛上折請求皇帝收回成命,但皇帝堅持,當今又是手握權柄,有乾綱獨斷能力的帝王,鐵了心要做的事,大臣是攔不住的。
時硯順利入內閣,但內閣大臣憋足了勁兒要給這個年輕人一個教訓:頂級的武將,不代表能做好頂級文臣的事!
要是你一介武將,隨隨便便做好我們文臣的活兒,那我們這些辛苦讀書幾十年的文臣有何用?
但眾人的大招還沒使出來呢,江南水災,河堤潰爛,淹沒良田無數,百姓受災,流離失所,災情嚴重,當地官員一連往京中送了好幾份摺子請求朝廷幫助。
皇帝在朝堂上當場發了好大的火。
一口氣問責了數十位修建河堤的官員,朝堂上眾人戰戰兢兢,一時無人說話。
這時,時硯主動請纓,前往江南賑災。
皇帝當場叫好,準許了時硯的請求,特意下旨,讓他帶一千神機營將士前往,準許他先斬後奏之權。
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全部歸屬禁衛軍統領管轄,算是時硯的老下屬了,雙方之間很有默契。
朝臣心裡不斷腹誹皇帝的偏心,這心都偏到胳肢窩去了。
面上不顯,高呼陛下英明,心裡不斷冷哼:一個只知道帶兵打仗的毛頭小子,知道如何賑災嗎?不跌個跟頭,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然而,事實上,時硯的行為,傳回朝內,讓這幫朝臣再一次感覺臉上火辣辣的疼。
據訊息來報,小江大人將江南所有官員借著酒宴的名頭,關在府衙不讓出去,帶了五十個帳房,連夜清查了近三年所有帳目。
據訊息來報,小江大人一口氣斬殺了江南大大小小二十多位官員,百姓一片叫好。
據訊息來報,小江大人親上災情嚴重的第一線,指揮得當,與當地百姓共事,同吃同住,直到河堤重新修好。
據訊息來報,小江大人離開江南那天,沿途百姓夾道歡送,送花的大姑娘小媳婦將整個江南能摘的花幾乎給摘禿嚕皮了。
於是,等時硯回到京城後,之前想給他一個下馬威的老臣們,早就一口一個小江大人叫的親切,皇帝更是在朝堂上當眾獎賞了時硯無數好東西,眾人一瞧,得了,人家外甥在江南做了那麼多犯忌諱的事,當舅舅的都不在乎,心都偏到嗓子眼兒去了,他們這些外人還能怎麼著?
於是對小江大人的態度就更熱情了。
時硯借著此事,順利在內閣站穩了腳跟,成為整個楚國最年輕的內閣大臣。
走出去,依然是光風霽月,氣質出塵的時硯公子,能迷倒京都老中青三代人。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