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策問勘世道(第3/4 頁)
殿試為天子主考,而且只考較策問,過殿試者皆為天子門生。
每次會試上榜的舉子,多達數百名之多,頭名為會元,其後依次排名,以至於和鄉試一樣,也有孫山末尾的雅事。
但是,會試上榜的舉子,即便榜上排名靠後,如有神鬼之筆的策問之才,一篇宏文得天子青睞,成敗反轉,同樣也能金榜登高。
因此,但凡舉子心懷青雲之志,有獨佔鰲頭之心,無不是精通策問之學。
貢院內三千餘名應考舉子,在經過了兩場六日的考較,點燈熬油,絞盡腦汁,大多數人都已神思疲憊。
但是所有的舉子,在前兩場考較之中,不管是不盡人意,或者是志得意滿。
沒有人會有半點鬆懈,人人心中都牟足盡頭,將剩餘的精力和希望,都傾注在第三場策問比試。
大週會試策問之比,和前程規制大同小異,也是出題策問五論。
但是與前朝相比,也有所不同,主要出於務事而論,致事求深。
本小說最新章節在首發,請您到去看!
因此,會試三場五道策問題,首題為主題,其餘四題以首題為幹,延展出題而問。
上屆春闈的策問制題,便是從首題派生出海政丶河防丶邊事丶徵賦等四小題
也就是說,策問首題是重中之重。
如果首題答問寫得不成體統,糟糕壞事,其餘四題就失去根源,三場策問就會一敗塗地。
策問之學,比起嚴謹規整的書經八股,似乎顯得更加揮灑,但是精深策問之學,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賈琮自從拜柳靜庵為師,每年柳靜庵都會給他列大量書目,涉及諸事百家,讓他開闊視野,夯實策論根基。
其中磨礪積累,數年辛勞為一日,滴水穿石始成功,想要科場上先人一步,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
……
等到三通鼓聲停歇,賈琮磨墨沾筆,只見兩名舉著考牌的差役,在場走入舍巷。
所有考生目光灼灼,全部彙集到考牌上的策問首題:
學人皓首窮經,治學深思,終為俯之以王事,上古皇帝之始,即為不易之聖賢道統。
然春秋有變遷,君王有賢愚,黎民分貧富,敵酋有多寡,臣僚各忠奸。
聖賢道統不可易,然一時之法,無一定之論,何以可治百世之事?
先賢有云:以一人之心融天地之心,以天地之心融天下之心。
蓋以本源治道之基,眾法歸一,使普天率土,士民黎庶,悉共於理義。
無本末忤逆之患,上下異向之風,何以致之?
……
賈琮全神貫注瀏覽考牌上的考題,並飛快的執筆記錄,但讀完首題內容,心中微微一動,若有所思。
在賈琮所在號舍之前十幾個位置,正是杭州府解元林兆和的號舍。
當差役的考牌遊走到號舍之前,他全神貫注看過首題,並飛快筆錄下來。
等到錄完其他四道策問題,林兆和又回到策問首題仔細閱讀。
等到他讀完題意,微微一揣摩,心中生出古怪,眉頭微微鎖起……
隨著差役舉著考牌在舍巷中走動,越來越多的舉子看清了首題,許多人的臉上都顯出難色。
不得不承認策問首題,題意宏大,思慮深遠,但越是這樣的題目,舉子策問答題,掌控的難度就越大。
已經有不少舉子心中暗罵,這策問首題雄奇怪麗,汪洋恣肆,氣勢凌然。
也不知是三位主考官之中,那位大人所出,他自己倒是逞才使氣,洋洋灑灑。
可這樣宏大艱深的題意,想要舉子寫出契合的問卷,實在不太容易,本次會試的策問之比,不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