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五行五臟應天時(第1/5 頁)
《七律·贊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陰陽五行應天時,五臟之氣各有司。
春季養肝食甘緩,夏季養心食酸宜。
長夏養脾食苦燥,秋季養肺食辛滋。
冬季養腎食鹹潤,順應自然病可醫。
邪氣傷人有勝克,五臟調和保安康。
養生之道在守中,恬淡虛無精神爽。
岐伯之論傳千古,素問之學澤萬方。
詮釋:
本詩以七律的形式,對《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進行了讚美和闡述。詩中主要表達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 順應天時,五臟有司:強調了人體五臟之氣的執行與天地自然的陰陽五行變化相應,每個季節都有相應的臟器主令,如春主肝、夏主心、長夏主脾、秋主肺、冬主腎。
2. 養肝食甘,養心食酸:具體描述了在不同季節的養生方法,如春季養肝應食用甘味食物,夏季養心應食用酸味食物,以順應臟器的特性。
3. 五臟調和,保安康:指出只有保持五臟的調和,才能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4. 邪氣傷人,有勝克:說明了邪氣侵襲人體時,會根據五行的相剋關係而產生影響。
5. 養生之道,守中恬淡:強調了養生的關鍵在於保持內心的恬淡虛無,不過度追求物質和慾望。
6. 岐伯之論,千古流傳:對岐伯的醫學理論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論述對後世醫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整首詩透過簡潔而富有韻律的語言,概括了《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的核心內容,強調了順應自然、調和五臟對於養生和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中醫經典理論的敬仰和傳承之意。
一、《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與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一篇重要論述,主要探討了人體五臟之氣的執行規律以及與四時五行的關係。透過分析五臟之氣在不同季節的旺衰變化,揭示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強調了順應自然規律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重要性。這與周易哲學中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觀念有著密切的聯絡。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宇宙萬物的基本構成要素,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共同構成了宇宙的變化和發展。五行則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執行和變化,它們之間相生相剋,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平衡系統。在人體中,五臟之氣的執行也遵循著陰陽五行的規律,與四時五行相互對應,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肝主春,屬木,與少陽相表裡。在春季,肝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肝氣的疏洩功能,避免肝氣鬱結。同時,春季多風,風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肝臟疾病的發生。因此,在春季應注意防風,保持情緒的穩定,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
心主夏,屬火,與太陽相表裡。在夏季,心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心氣的宣通功能,避免心火亢盛。同時,夏季炎熱,暑邪易侵犯人體,導致心臟疾病的發生。因此,在夏季應注意防暑降溫,保持心情的舒暢,避免過度食用辛辣和油膩的食物。
脾主長夏,屬土,與太陰相表裡。在長夏,脾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脾氣的運化功能,避免溼邪困脾。同時,長夏多雨,溼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脾臟疾病的發生。因此,在長夏應注意健脾祛溼,保持飲食的清淡,避免過度食用生冷和油膩的食物。
肺主秋,屬金,與陽明相表裡。在秋季,肺氣旺盛,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肺氣的肅降功能,避免肺氣上逆。同時,秋季乾燥,燥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肺部疾病的發生。因此,在秋季應注意潤肺止咳,保持環境的溼潤,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