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古文解析:陰陽別論篇第七(第1/4 頁)
一、皇帝內經原古文
素問第07章 陰陽別論
古文1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陰者,真髒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生死之期。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
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謹熟陰陽,無與眾謀。
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
二、對古文1:陰陽別論深度解析
黃帝內經·陰陽別論深度解析:脈象陰陽與生命奧秘:
在醫學的浩瀚長河中,《黃帝內經》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其中,《陰陽別論篇第七》更是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精妙的論述,為我們揭示了人體脈象陰陽的奧秘以及生命的玄妙。黃帝的發問:“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猶如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引領我們深入探索脈象陰陽的世界。
岐伯的回答則如明燈照亮前路,他指出“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將人體與自然的節律緊密相連。脈象的陰陽變化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四季的更替、月份的流轉相互呼應,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這句話揭示了脈象陰陽相互關聯的本質。瞭解脈象的陽性特徵,就能推知陰性的表現;反之亦然。這種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正是陰陽學說的核心所在。而“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則進一步闡述了陽性脈象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讓我們認識到脈象的變化是豐富而微妙的。
所謂“陰者,真髒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道出了陰性脈象所代表的嚴重情況。真髒脈象的出現,意味著臟腑功能的衰敗,是生命垂危的徵兆。這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脈象對於判斷疾病預後的重要性。與之相對應的“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則強調了胃脘陽氣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它是維持生命活力的關鍵所在。
“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生死之期”,這句警言讓我們明白,透過辨別脈象的陽性特徵,能夠了解疾病發生的部位;而透過分辨脈象的陰性表現,則可以預知生死之期。脈象猶如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依據。“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進一步說明了脈象在全身的分佈規律,頭與手分別是三陽和三陰脈象的主要顯現部位,這也為我們的診斷提供了線索。
“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再次強調了脈象對於疾病診斷和預後判斷的重要性。瞭解脈象的陽性特徵,能讓我們知曉疾病在不同時間的發展變化;而分辨脈象的陰性表現,則能讓我們準確預測生死之期。這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脈象陰陽所蘊含的生命密碼。
“謹熟陰陽,無與眾謀”,這句話提醒我們要謹慎而深入地研究脈象陰陽的規律,不隨波逐流,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了脈象陰陽的奧秘,才能在醫學實踐中做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決策。
在理解脈象陰陽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深入思考“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這些具體的脈象特徵。去勢的脈象為陰性,來勢的脈象為陽性;靜止的脈象為陰性,活動的脈象為陽性;遲緩的脈象為陰性,快速的脈象為陽性。這些描述讓我們對脈象的陰陽有了更具體、更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