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解析素第34章 逆調論(第2/5 頁)
總的來說,用周易哲學來深度解析《逆調論篇第三十四》,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體陰陽失衡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同時,也讓我們明白治療疾病不能僅僅侷限於症狀的消除,更要關注陰陽的平衡與和諧。這不僅是對中醫理論的一次深入探索,更是對人類健康與生命的一次深刻思考。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我們需要從周易哲學和《黃帝內經》中汲取智慧,以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維護人體的健康與平衡。讓我們在周易哲學的指引下,探索人體陰陽失衡的奧秘,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逆調論篇第三十四》原文與譯文如下:
原文:
黃帝問曰:人身非常溫也,非常熱也,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
岐伯對曰: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痺氣也,陽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陰氣虛,陽氣盛,四支者陽也,兩陽相得,而陰氣虛少,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獨治者,不能生長也,獨勝而止耳,逢風而如炙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帝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是為何病?
岐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慄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髒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痺,是人當攣節也。
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
岐伯曰:榮氣虛,衛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
帝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臥,臥而喘者;皆何藏使然?願聞其故。
岐伯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髒,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帝曰:善。
譯文:
黃帝問道:有的病人,身體發熱,不是由於穿衣服過多而造成的,卻感到身體發熱而煩悶,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說:這是由於陰氣少而陽氣盛,所以發熱而煩悶。
黃帝說:有的人穿的衣服並不單薄,也沒有被寒邪所中,卻總覺得寒氣從內而生,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說:是由於這種人陽氣虛少且多痺氣,陰氣偏盛,所以經常感覺身體發冷,像從冷水中出來一樣。
黃帝說:有的人四肢發熱,一遇到風寒,便覺得身如熱火燻炙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說:這種人多因素體陰虛而陽氣盛。四肢屬陽,風邪也屬陽,屬陽的四肢感受屬陽的風邪,兩陽相併,陽氣就更加亢盛,陽氣益盛則陰氣日益虛少,虛少的陰氣不能熄滅旺盛的陽火,形成了陽氣獨旺的局面。陽氣獨旺,便不能生長,因陽氣獨勝而生機停止。所以這種四肢熱、逢風而熱得如炙如火的人,由於體內陰虛,加上風熱的侵襲,病人的肌肉會逐漸消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