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古文解析: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第2/4 頁)
講,可以分為四時,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長,這都是陰陽消長變化的體現。天地間萬物的生長變化更是不可勝數,根據患者微細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斷出疾病的虛實變化。請問運用什麼方法,能夠提綱挈領,來加以認識和處理呢?
岐伯說:可根據五行變化的道理來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滅;土被木殖,就能疏鬆;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這種變化,萬物都是一樣,不勝列舉。所以用針刺來治療疾病,能夠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關鍵,但人們都棄餘不顧,不懂得這些道理。所謂五大關鍵:一是要精神專一,二是要了解養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藥物真正的效能,四要注意製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臟腑血氣的診斷方法。能夠懂得這五項要道,就可以掌握緩急先後。近世運用針刺,一般的用補法治虛,瀉法制滿,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陰陽的道理,隨機應變,那麼療效就能更好,如響之應,如影隨形,醫學的道理並沒有什麼神秘,只要懂得這些道理,就能運用自如了。
黃帝說:想聽聽其中道理。
岐伯說:凡用針的關鍵,必先集中思想,瞭解五臟的虛實,三部九侯脈象的變化,然後下針。還要注意有沒有真髒脈出現,五臟有無敗絕現象,外形與內臟是否協調,不能單獨以外形為依據,更要熟悉經脈血氣往來的情況,才可施針於病人。病人有虛實之分,見到五虛,不可草率下針治療,見到五實,不可輕易放棄針刺治療,應該要掌握針刺的時機,不然在瞬息之間就會錯過機會。真刺時手的動作要專一協調,針要潔淨而均勻,平心靜意,看適當的時間,好象鳥一樣集合,氣盛之時,好象稷一樣繁茂。氣之往來,正如見鳥之飛翔,而無從捉摸他形跡的起落。所以用針之法,當氣未至的時候,應該留針侯氣,正如橫弩之待發,氣應的時候,則當迅速起針,正如弩箭之疾出。
黃帝道:怎樣治療虛症?怎樣治療實症?
岐伯說:刺虛症,須用補法,刺實症,須用瀉法;當針下感到經氣至,則應慎重掌握,不失時機地運用補瀉方法。針刺無論深淺,全在靈活掌握,取穴無論遠近,侯針取氣的道理是一致的,針刺時都必須精神專一,好象面臨萬丈深淵,小心謹慎,又好象手中捉著猛虎那樣堅定有力,全神貫注,不為其他事物所分心。
二、從《周易》哲學的觀點來看,《黃帝內經·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中的“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陰陽互動觀:
陰陽的基礎作用:《周易》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陰陽兩個方面,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在“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這句話中,天為陽,地為陰,天地之氣的交融就是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陽氣具有輕清、上升、溫熱等特性,代表著積極、主動、生髮的力量;陰氣具有重濁、下降、寒冷等特性,代表著消極、內斂、滋養的力量。人作為天地陰陽相互作用的產物,體內也蘊含著陰陽二氣,並且陰陽的平衡對於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
陰陽平衡與人體健康:《周易》強調陰陽的平衡與和諧,只有陰陽平衡,事物才能處於穩定、健康的狀態。在人體中,陰陽平衡表現為氣血的調和、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轉等。如果陰陽失衡,就會導致疾病的產生。例如,陽氣過盛可能會出現發熱、煩躁、口渴等症狀;陰氣過盛則可能出現畏寒、肢冷、腹瀉等症狀。因此,中醫治療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
2. 天人合一觀:
人與自然的統一:《周易》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整體。“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體現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命來源於天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