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刺節真邪 第七十五(第1/9 頁)
一、古文:
(一)靈樞第75章 刺節真邪 第七十五
黃帝問於歧伯曰:餘聞刺有五節,奈何?歧伯曰:固有五節,一曰振埃,二曰發矇,三曰去爪,四曰徹衣,五曰解惑。
黃帝曰:夫子言五節,餘未知其意。歧伯曰:振埃者,刺外經去陽病也;發矇者,刺府輸,去府病也;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徹衣者,盡刺諸陽之奇輸也;解惑者,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
黃帝曰:刺節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經,去陽病,餘不知其所謂也,願卒聞之。歧伯曰:振埃者,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瞋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飼不得息,請言振埃,尚疾于振埃。
黃帝曰:善。取之何如?歧伯曰:取之天容。
黃帝曰:其欬上氣窮拙胸痛者,取之奈何?歧伯曰:取之廉泉。
黃帝曰:取之有數乎?歧伯曰:取天容者,無過一里,取廉泉者,血變而止。帝曰:善哉。
黃帝曰:刺節言發矇,餘不得其意。夫發矇者,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夫子乃言刺府輸,去府病,何輸使然,願聞其故。歧伯曰:妙乎哉問也。此刺之大約,針之極也,神明之類也,口說書卷,猶不能及也,請言發矇耳,尚疾於發矇也。
黃帝曰:善。願卒聞之。歧伯曰:刺此者,必於日中,刺其聽宮,中其眸子,聲聞於耳,此其輸也。
黃帝曰:善。何謂聲聞於耳?歧伯曰:刺邪以手堅按其兩鼻竅,而疾偃其聲,必應於針也。黃帝曰:善。此所謂弗見為之,而無目視,見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黃帝曰:刺節言去爪,夫子乃言刺關節肢絡,願卒聞之。歧伯曰: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肢脛者,人之管以趨翔也;莖垂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溢,乃下留於睪,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俛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滎然有水,不上不下,鈹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帝曰:善。
黃帝曰:刺節言徹衣,夫子乃言盡刺諸陽之奇輸,未有常處也,願卒聞之。歧伯曰:是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內外相搏,熱於懷炭,外畏綿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閉塞,則汗不出,舌焦唇槁,臘幹嗌燥,飲食不讓美惡。
黃帝曰:善。取之奈何?歧伯曰:取之於其天府大杼三痏,又刺中膂,以去其熱,補足手太陰,以去其汗,熱去汗稀,疾於徹衣。黃帝曰:善。
黃帝曰:刺節言解惑,夫子乃言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惑何以解之?歧伯曰: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虛者不足,實者有餘,輕重不得,傾側宛伏,不知東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覆,顛倒無常,甚於迷惑。
黃帝曰:善。取之奈何?歧伯曰: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用針若此,疾於解惑。黃帝曰:善。請藏之靈蘭之室,不敢妄出也。
黃帝曰:餘聞刺有五邪,何謂五邪?歧伯曰:病有持癰者,有容大者,有狹小者,有熱者,有寒者,是謂五邪。
黃帝曰:刺五邪奈何?歧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過五章,痺熱消滅,腫聚散亡,寒痺益溫,小者益陽;大者必去,請道其方。
凡刺癰邪,無迎隴,易俗移性。不得膿,脆道更行,去其鄉,不安處所乃散亡,諸陰陽過癰者,取之其輸瀉之。
凡刺大邪,日以小,洩奪其有餘,乃益虛。剽其通,針其邪,肌肉親視之,毋有反其真,刺諸陽分肉間。
凡刺小邪,日以大,補其不足,乃無害。視其所在,迎之界,遠近盡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費,刺分肉間。
凡刺熱邪,越而蒼,出遊不歸,乃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