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然而,紫陽居士此舉(第1/2 頁)
然而,紫陽居士此舉,猶如曙光穿透幽邃秘境,晶瑩靈動且充滿神秘韻味。他,以其化身長者的姿態,將隨身攜帶的奇異寶玉授予後輩,此舉無異於昭告天下:“握此寶之人,便是我門徒,承襲我的遺志,踏上追尋無盡知識的非凡旅程。”
就在萬千目光聚焦的剎那,一名身著青翠儒袍,腰間同樣佩戴著溫潤碧玉佩飾的英俊學士,朱退之,宛如竹海中躍動的一縷清新之風,走向亭臺中央,向三位端坐的大儒深深鞠躬,言語誠摯:“學生願以一首詩歌,恭送紫陽先生遠行。”
李慕白撫須而笑,眼神中閃爍著自豪:“此子乃我門下朱退之,詩才出眾,諸位今日有幸得以見識。”
隨著朱退之的聲音潺潺流淌,一首送別詩猶如靈泉噴湧,字字如珠,句句含情,直抵人心深處。紫陽居士聽後,面上掠過讚許之色,笑容如同春日和煦陽光,溫馨而又不刺目。
兵法學派宗師張慎雖然並不擅長詩歌,但也難以掩飾對朱退之才華的讚賞,僅僅一句簡潔有力的“卓越”,便是對他才能的至高讚揚。然而,這美好的景象並未持久,隨後的賦詩環節卻如同流星劃過天際,雖然短暫絢爛,卻難以掩蓋力不從心的尷尬。眾多學子的作品縱然竭盡全力,終究缺乏那種飛揚恣意與獨特創新。
李慕白目睹這一切,內心百感交集,不由得發出長長的嘆息:“自從國家學院重新詮釋聖典,提倡‘遵循天道,摒棄妖邪’以來,學子們就被困在經典的牢籠之中,筆下的文字再也無法翱翔在自由想象的天空,詩文成為了束縛他們的枷鎖。曾經儒家的輝煌,各家學派百家爭鳴的壯觀景象,如今已經成為過眼雲煙。”
說到這裡,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痛惜,是對學術僵化、靈感流失的深切憂慮。當年,儒家胸懷壯志,包容並蓄,佛法、道教、巫術與蠱術各領風騷;而現在,卻一步步退守象牙塔內,喪失了對外界交流的勇氣與活力。他的話語,如同一記震撼心靈的鐘聲,喚醒了在場每一個人對於時代變遷的沉思。
這一場景,既是對當下文學困境的深刻反省,又是對未來發展可能的無窮遐想。在那片由紫玉之光照亮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悄然在心底埋下一粒希望的種子,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破土而出,綻放出獨屬於自己的光芒。在那段璀璨奪目的年代,儒家無疑是星河中最閃亮的星辰,耀眼奪目,令世人仰望。然而時光荏苒,人事如夢,各種修煉體系如同春天爭相開放的花朵,紛紛嶄露頭角,好奇地低語著:“嗨,看那些儒家子弟,怎就不見了昔日風采呢?莫不是在家裡專心數星星去了?”聽到這般調侃,儒家弟子們心中五味雜陳,只能默立風中,黯然神傷:“想當年,我們也文武雙全,怎就成了被人遺忘的‘網紅前輩’呢?”
正在這微妙尷尬的氣氛中,紫陽居士輕搖羽扇,一聲悠長的嘆息如同晨鐘暮鼓,觸動了每一個人的心絃:“罷了,往事如煙,不必再多言。各位才子佳人,可還有人願意以詩會友,共同見證這盛會?”話音剛落,周圍頓時陷入寂靜,彷彿連空氣都屏住了呼吸。
正當這寧靜得能聽見心跳的瞬間,朱退之的目光如同猛虎鎖定獵物,緊緊盯著桌上那枚紫玉玉佩——那是今天詩會的第一名獎品,熠熠生輝,彷彿能映照出人心深處的渴望。然而,他的目光並未停留太久,因為他發現,有一個人的身影,正以謙遜而又自信的步伐,緩步走入眾人的視野。
許新年,這個名字平日裡或許不為人知,但在這一刻,他彷彿披掛著光暉,從人群之中脫穎而出,站立在亭臺邊緣。他之所以保持沉默至今,並非無意爭奪,而是出於對同窗的尊重與理解,不願意過早展露鋒芒,使人難堪。當然,這與他在私下與朱退之唇槍舌劍的“較量”完全不同,那些只是才子間的玩笑嬉鬧而已。
“先生,在下願一試。”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