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末日種子庫(第2/3 頁)
字,宋安國沉默了幾秒,沉聲說:“知道了。”
“朝輝會有危險嗎?”
“會。”宋安國簡短地說了一個字,聽不出情緒。
但沈夢昔卻從他細微的呼吸差別中,感覺到了一絲異樣。
“這世界,從來都是優秀的、出色的人,來保護平庸的普通的民眾。”沈夢昔輕聲說道,“宋伯伯你放心,朝輝不會有事。”
“他的責任與能力就該匹配,我不擔心!”宋安國聲音變得堅定。
沈夢昔收了電話,示意那個特種兵上車。
宋安國說這人是專門來濱城保護她的,她知道這種說法並不全面,他還有一重使命,是打探她的底細並監視她。
臨下車,那人給了沈夢昔一個名片,上面只有一個名字:李國棟,和一串電話號碼。
回到家,她開始以靈識搜尋全球種子庫的位置。
只有當一個物種的植物滅絕時,才會啟用種子庫的備用種子。建造種子庫,是造福全人類的事情,是非盈利的舉措,怎麼會招致極端組織的關注呢,襲擊種子庫還有什麼好處嗎?沈夢昔十分不解,只能猜測是某些人的反人類行為。
全球此時約有1500個大小不一、等級不同的種子庫,挪威、英國、中國、美果、韓國、新加坡都建立較大規模的種子庫。
沈夢昔重點關注的是挪威的“世界末日種子庫”,她發現這座靠近北極的斯匹次卑爾根島,已是一片狼藉,種子庫雖位於地下凍土層之下,但地上已經泥濘不堪,——永凍層融化了。
原本堅硬的土地變成糊狀,大量凍土中甲烷和二氧化碳釋放出來,並且有的山體出現了滑坡和雪崩。
看來,這座全球最大的種子庫依靠天然優勢存在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了,它的安全級別雖可與美果黃金儲備庫媲美,能抵禦小行星撞擊和核武攻擊,但是建設之初,顯然是沒預料到氣候變化會如此迅速,這座植物的“諾亞方舟”終將無法逃離滅亡宿命。
種子庫外約有一個連計程車兵守衛,荷槍實彈計程車兵,站在崗亭內,有些茫然地看著鋪天蓋地的大雨,不遠處的營房內,是同樣茫然的一群士兵,庫房裡的存糧所剩無幾,這裡遠離半島,只有特定的航班和航船,但是近期天氣惡劣,一艘給養船失事,通訊也因最近地球磁場發生變化而受到影響,士兵已經出現崩潰情緒。
沈夢昔將靈識沉入種子庫內。
裡面是自動控溫系統,使溫度始終保持在零下十八度。兩個氣壓艙,面積近千平方米,可儲存300萬種種子,據說這樣的環境中,小麥、大麥和豌豆長子可以儲存千年,高粱種子甚至可以儲存兩萬年。
原本萬物生長,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種子庫,但因人類毫無節制的活動,使得許多生物變得脆弱,失去生命力,進而滅絕。
即便是建立了種子庫,也只能儲存一部分的植物種子而已,因為有些植物的種子採集起來,比儲存更加困難。
沈夢昔大致瀏覽了一遍放在氣壓艙金屬架上的銀色種子袋,又將靈識探向昆明。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人們開始有意識建造種子庫,只是規模很小。我國的種子庫建造於2005年,這裡包含了dna。微生物、動物、植物研究以及種子庫,附近還有珍稀植物區。種子庫位於地下六米,也有士兵嚴陣把守。沈夢昔沒有進去檢視,只是熟悉了一下週圍環境,看到一切正常,就收回了靈識。
連續的陰雨天,不見日月。
除了重要的基礎設施部門和超市醫院,幾乎所有的民眾都居家躲雨,住在低窪地帶和低層住宅的居民,被統一安排到指定的學校或酒店。
雖然條件艱苦些,但是吃食和保暖無礙。
這幾天,濱城較為低窪的路段上,街道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