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2/3 頁)
對勁。
不過說到這姓徐的,他突然又想起一個人來。
虞璁啃著桃子,心想自己這穿個越,玩的跟卡牌收集遊戲一樣。
&ldo;阿彷,你聽說過徐渭、徐文長這麼一個人沒有?&rdo;
整個大明朝,真正令後世銘記的大才子,只有三人。
撰寫《永樂大典》的解縉,被放逐流亡的楊慎,和這既能畫作詩文,又能行軍奇謀的徐文長。
三個人裡,他嘉靖朝獨佔兩人。
正可謂是天命所歸。
第13章
陸炳把宮裡上下人的名字想了一通,思考道:&ldo;好像有個小太監,叫這個名字?&rdo;
那絕對是重名。
在虞璁的印象裡,徐文長跟著胡宗憲抗倭多年,似乎跟嘉靖皇帝本身沒有什麼交集。
而按照歷史定律,但凡這種在藝術文學上造詣頗深,又沒有當官的,多半是考不上進士。
按照徐渭的才學,考個秀才總是有可能的吧。
&ldo;這樣啊……算了。&rdo;虞璁趴在桌上,開始回憶這徐大才子是哪裡人。
現在雖然河套一帶還在韃靼的手裡,但是韃靼的動亂還沒有正式展開,就算要打仗,也得等個十年。
這十年裡,所有的英才都應該歸位回京,成為他的得力戰將。
那麼問題來了‐‐應試教育害死人啊。
&ldo;哎……&rdo;皇帝略有些沮喪的嘆了口氣,心想早知道就多看點資料了,現在自己連徐渭是哪兒的人都想不起來。
不過胡宗憲在東南一帶,他應該也在福建省附近吧,畢竟沒有動機從偏遠地區跑到東南去。
想到這裡,虞璁揉了揉鼻子,覺得略有些疲倦。
飯要一碗碗的吃,事情要一樁樁的做。
&ldo;陛下可是累了?&rdo;陸炳與他處了許久,如今也漸漸少了幾分拘謹:&ldo;要不出去轉轉?&rdo;
屏風外的黃公公眼瞅著時機到了,小心道:&ldo;陛下,趙尚書求見。&rdo;
&ldo;嗯?快請他進來。&rdo;
趙尚書在廂房裡等了多時,才終於被請進殿裡。
皇上似乎在龍椅上坐久了,徑直挑了個客座,示意他就坐在自己旁邊。
趙璜愣了下,對這般平易近人的態度頗有點受寵若驚,在連聲道謝之後,才小心翼翼的從袖中捧出一個包裝好的捲軸。
‐‐合著你們古代人的袖子都是小叮噹的口袋是嗎?
虞璁接過了捲軸,好奇道:&ldo;這是什麼?&rdo;
&ldo;市場的設計圖。&rdo;趙璜恭敬道:&ldo;請問是皇上賜名,還是臣去問禮部請個名字?&rdo;
&ldo;不必,朕來。&rdo;虞璁緩緩展開了畫卷,手抖了一下。
這古代的工匠,論才學能力,一個個都能扔到英國皇家理工裡當個博士啊。
雖然工筆畫的頗為精細,但整體亦輝宏而又大氣。
整個方形區域中心有個大圓,中間如同灑了些芝麻一般,是用來方便各路小攤販的商臺。
他們可以自由的使用任何一個圓臺,在上面擺放自己的商品貨物。
東北西南有兩個營房,用來給宮廷侍衛們輪班值守,兩隊定時巡邏,控制好這裡每天執行營業的秩序。
在正東和正西還有兩棟樓,牌匾上空無一字。
&ldo;這個是什麼?&rdo;虞璁指著這三四層高的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