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漏月疏桐(第1/4 頁)
紫興殿裡,元淳暉、林堃遠、東方頃寒凝息坐了有一炷香的時間,三人都被突如其來的謀反驚了一道,雖然他們吸取過“井泉之變”的教訓提前做了預案,但是謀反大事無法演練,稍有差池便會萬劫不復。
“陛下,魚恭振雖死,雷士澄也被擒,今日雖僥倖逃過一劫,但兩人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要肅清這些人,還需時日,今後還得萬分留意。”林堃遠先開口道,“另外,雷士澄得儘快定案,否則人心不穩。”
“嗯,三司會審,這件事我想交給甘榮去做。”
“御史中丞甘榮正直敢言、作派硬朗,是個不錯的人選,但是這件事宜快不宜慢,就怕他過於認真,按著線索一直往下查,遲遲結不了案。”
“堃遠說得對,雷士澄身上背了太多案子了,謀反作亂、專權干政、販售私鹽、賣官鬻爵、謀殺朝廷重臣,每一件都是滅九族的大罪,牽扯的人太多,如果每一件都查細了,這個朝堂怕是要無人可用了。”
“那就找個想讓他死的人。”和帝思索了會,“嚴佑如何?”
“陛下聖明,嚴佑為了保全自己,必須折斷一部分自己的羽翼。”
“而且,還能分裂一下平時與他走得近的那些官員。”
“那就讓甘榮主審,調嚴佑陪審,大理寺、刑部會審。”
“唉,這樣不會把嚴雍那個老賊逼急了吧?”頃寒擔心道。
“他要是這點氣都沉不住,倒對我們是件好事。”
“兩位兄長,朕還有一事,宮廷、京城的安全只有交給你們,朕才能放心。”
頃寒自科舉後,謀的是職事文官,而堃遠卻成了個有軍功的武散官,雖然不符合大瀛歷代官員制度,但對他們來說,吏治的昏聵卻也給了他們靈活的選擇。
頃寒聽明白和帝這話的意思是想把堃遠留在京城,這想法是與他合到一起去了,遂道:“金吾衛領京城十六衛兵馬,這個重任只有翊麾將軍當得起。”
見林堃遠不語,頃寒接著道:“護衛皇城的羽林衛禁軍統領也需合適人選,原本宋向堯的能力絕無問題,但他是辛九天的徒弟,還需謹慎。”
林堃遠的心依舊懸在新羅的那個崖洞裡,儘管那裡只有澎湃的海浪潮水,可是長洛的情形確如頃寒所言——無完全可信之人。宋向堯的品性若完全如宋太師那般也就罷了,可他身份複雜,絕不能以淳暉的性命冒風險。
“羽林衛禁軍統領一職,朕的意思也是由堃遠兄兼領。”和帝知林堃遠猶豫,“好不容易繳了雷士澄的兵權,朕不想放給其他人,軍權容易軍心難,兄長在軍中有威信,朕只放心兄長。”
確實如此,就算繳了雷士澄的兵權,大瀛軍中混亂不堪,想要整治,需花費不少精力:“臣定不負陛下所託。”
見林堃遠答應,頃寒才安下心,稟和帝道:“陛下,過了年就是三年一次的藩國朝拜。禮部已呈奏摺,說明年三月,新羅將進京朝貢。”
“來的是金成寅嗎?”
“是。金成寅攜世子妃。”
“金成寅與世子妃不是還沒有成婚,沒名沒分的怎麼就……”
“正是因為沒有成婚,所以是來大瀛求陛下賜婚。”東方頃寒見林堃遠神色不安,奇問道,“金成寅成婚與你何干?”
“之前陛下答應他的是,賜他王世子之位,怎麼得寸進尺起來。”
嗯?陛下都沒說什麼,他倒是急吼吼地,頃寒心頭泛起疑惑。
“陛下,新羅之戰,臣與金成寅商談,只說賜他王世子之位,未做其他允諾。”
“兄長多慮了,朕知道。”淳暉安慰道,“不過你也說,金成寅為人正直,又溫厚平和,他既有此求,朕就允了他,也是喜上加喜。”
“陛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