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〇、校射(第1/3 頁)
一〇〇、校射
遵化校場裡一片忙碌景象,地面的屍骸已經清理,城外進來的牲畜、車輛、物資佔滿了各個角落,按楊銘的命令,軍士們將箭道騰了出來,大家聽說將軍娘子要與蒙古人校射,都大感興趣,紛紛放下手頭的活計前來圍觀。順義軍兵將們對韻秋原本並不熟悉,但在這幾天的作戰中,親眼看到她臨危履險,驍勇矯健,都大感欽佩,就連那些暗地裡認為出征帶女人不吉利的人,也改變了內心的想法。
今天部隊進城之後,順義軍住在校場邊的軍營裡,川軍安置在周圍的民房,離校場都不遠,陳碌作為兩軍的聯絡員,正在軍營和丁有三接洽事務,聽到訊息也帶了一幫川軍人員趕過來看熱鬧。
箭靶立在三十步距離,索諾木從謝慶元手裡接過弓,試了試勁道,用蒙語問道:“十力?”謝慶元點了點頭,索諾木也略一頷首,心中頗感寬慰,他是養尊處優的臺吉,不是專業的神箭手,騎射雖精,但若遞上來的是十二力弓,使用起來也是頗有難度的,勢必開口要求換弓,這樣多少會損些面子,謝慶元直接給他十力弓,正合其意。
韻秋用的是一張八力的騎弓,她挽了袖口,將鹿角扳指戴到大拇指上,這扳指是向四連的弓手們借的,不太適合她的女子手型,反反覆覆轉了幾圈才勉強調好。
“韻秋,你行不行?”楊銘微笑問道。
“我從小就跟著阿瑪射箭打獵,後來又專門練過,除了弓力差些,別的不憷任何男子!”
八力的弓相當於九十多磅力道,這個磅數是英格蘭長弓手的及格水平,更是後世弓箭愛好者的一流水平,說實話這個弓力已經不輕了。清初八旗勁銳能開十二力甚至十四力弓,但到了清朝中後期,能開八力弓的便是好手,弓力因為火器的發展是逐漸退化的。咸豐四年全國八旗兵丁操閱,雲貴總督羅繞典可能是古書讀的太多,年紀又大了,知識跟不上形勢,在給咸豐帝的奏摺中吹牛,說他的兵四成人能開十二力弓,被咸豐批駁。咸豐說現在的人能開八、九力弓射箭的,已是寥寥無幾,你那些兵怎麼可能近半數能開十二力?只因為你是文人,不懂行武之事罷了。到了21世紀,弓箭愛好者能開五六力弓就算優秀水準,2010年左右,有個英國愛好者在北京拉開了十二力的清弓,被圈內人士交口稱讚。
校射三箭定輸贏,雙方輪流開弓。索諾木首先登場,只見他搭箭上弦,腰臂一展,十力弓便拉滿了,略一瞄準,羽翎射出,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正中箭靶的中央,換算環數應該有六七環。
箭道邊的蒙古人群發出一陣鼓譟之聲,顯是在為他們的臺吉叫好助威。
下一箭便該韻秋射了,她健步上前,英姿颯爽,拈出箭枝搭在弓上,拇指的鹿角扳指扣住弓弦,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將箭尾在虎口固定,銀牙一咬,左臂將弓舉平,右臂向後用力一拉,那弓瞬間就成滿月之狀,只聽嗖的一聲,弓弦回彈,箭枝順著扳指的平滑面疾射而出,如電掣閃過,正中靶心,落點位置比剛才索諾木射的還要正一些,人群裡頓時響起一片叫好聲。
這是東亞通行的蒙古式射箭法,相較於現代通常使用的地中海式射法,其精確度、穩定性和射速都更勝一籌,而且對弓和箭的要求寬鬆,弓身不需要箭臺,箭枝不需要弦卡,能夠在疾馳的馬背上開弓放箭,缺點是訓練難度較大,不如地中海式簡單方便容易上手。中國古代這兩種射法都有,宋代兵書還專門比較過它們的優劣,實戰時用哪一種,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索諾木心中不禁一驚,準度暫且不提,單從這一箭的勁道來看,妥妥的八力弓,女中罕有。他使的是十力弓,若對手是男子,這八力弓就是偷了弓力,可以直接判負的,但對於女子,讓二力乃是情理之中,誰也不能多說什麼。
他不敢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