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第1/2 頁)
片非常優秀。出於學校對學生隱私及版權的保護,我們無從得知短片的題材和內容。但據悉,奧斯蒙德本人的作品使得南加州大學與紐約大學電影系對他進行了爭搶。”
這話說得有些過高了,南加大和紐約大學都想要他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他身後的聯美,而不是他的短片。
“最終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更勝一籌,馬丁·斯科塞斯親自將奧斯蒙德招攬到了自己的麾下,對他賞識有加。”
“《多格板箱》實際上是一部用於交付大二上學期課題作業的影片,但奧斯蒙德·格里菲斯為它付出了相當多的心血。故事題材致敬《閃靈》,投資400萬美元,邀請來了著名演員肖恩·康納利、娜塔莎·金斯基、馬歇爾·保羅等,樂曲選擇與配樂也請來了”
“米高梅電影公司對這部學生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價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願意以低廉的要價發行《多格板箱》。”
行了。
這下誰都知道《紐約時報》和《電影評論》中有人在胡編亂造了。
電影評價在市場、影評人的口中都會有一定的風向性。起碼在主流媒體之間,不會有如此鮮明矛盾的對立。畢竟他們根本不至於為了一部還沒上映的電影與同行宣戰開撕。
儘管行業內部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係,但他們彼此之間一直都有利益往來,媒體行業講究的就是訊息靈通,而想要訊息快速準確,就少不了人脈支援。同行之間的訊息交易就根植於他們良好的競爭與合作關係。
喬迪非常不解,為什麼《紐約時報》沒有收到庫布里克的影評投稿,又為什麼這篇文章指向性這麼強,甚至明顯針對奧斯蒙德·格里菲斯。
並且撰稿人雖然刻意隱藏——文章中甚至有幾處貶低米高梅的言語,但幹他們這行的經驗足夠老道,一眼就看出這篇文章的來源——起碼不為人知的內部資訊應該來自米高梅電影公司。
他懷著狐疑又難以置信的態度走進了收發室:“昨天都給哪些公司發了傳真或者打了電話?”
收發室的小孩滿臉的惶恐,連忙翻出了記錄表:“呃律師所、聯美”
他接連報了七八個名字,最後,說出了那個喬迪一點都不想聽到的公司:“紐約時報。”
“發的什麼?”
喬迪深吸了一口氣。
“用碎紙機碎掉了。”
對方誠實地回答,並且疑惑:“昨天聯美的負責人說是您給的檔案要隱秘發給《紐約時報》。就交給了一直與對方聯絡的斯坦先生,他負責聯絡對接《時報》那邊的人。”
“”
喬迪驚愕地看了他一眼:“奧斯蒙德·格里菲斯?”
“對。”
似乎突然察覺到了什麼,以為自己闖了什麼禍,年紀不大的實習生連忙道:“出了什麼問題嗎?需要和《紐約時報》那邊協商嗎?是檔案不對嗎?”
“不。算了。”
想也不用想就知道那檔案上寫了些什麼內容。
喬迪有些頭痛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昨天他還在擔憂對方對電影宣發內幕和需求一無所知,今天卻發現對方比自己還要老謀深算。
“這件事你不要和任何人提起。”
不過問題不大,協議的內容並非不能洩露,反向營銷尚且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除了對《紐約時報》,那篇報道沒有損害任何勢力的利益。
可是這代表著奧斯蒙德·格里菲斯沒有花一分錢,就賺足了關注度。
喬迪難得有些敬佩,甚至一改之前的態度。
這小子,恐怕要賺的盆滿缽滿啊。
奧斯蒙德從庫布里克家中辭行,唇角和尾巴都快要翹到天上去了。他不僅收穫了庫布里克的背書,還實實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