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主將黃桂蘭,雖說是行伍出身,但其部隊裝備不行,大量使用當時已經被淘汰的後膛槍而不自知。更為要命的是,黃桂蘭也被上面的政策搞昏了頭,以為駐軍只是擺擺樣子,結果在臨戰之前,還大肆召來越南土妓娛樂自己,黃桂蘭最後兵敗自殺時,帳帷中還有土妓十餘名。
1884年3月12日,法軍來攻北寧,在法軍的猛烈炮火下,清軍抵擋不住,北寧失守;7天後,太原失陷;4月12日,法軍進駐興化。清軍全線潰敗,退到了中越邊境的保勝、河口一帶。至此,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法軍就基本控制了越南北部的整個紅河三角洲。
山西、北寧失守的訊息傳到北京後,滿朝文武大為震驚。主要責任人前軍主帥徐延旭被革職拿問,始判斬監候,後發配新疆。為了重整旗鼓,鼓舞士氣,清廷又任命潘鼎新為廣西巡撫,張凱嵩為雲南巡撫,立刻趕往出事現場,進行善後。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事還沒這麼快完結,接下來倒黴的是軍機處。當年為慈禧太后奪權立下汗馬功勞的恭親王奕被黜退,他的同事們,寶鋆、李鴻藻、景廉、翁同龢,一概以&ldo;委蛇保榮,辦事不力&rdo;的罪名被逐出軍機處。
新的權力班子,以禮親王世鐸、戶部尚書額勒和布、閻敬銘、刑部尚書張之萬、工部左侍郎孫毓汶五人為軍機大臣,貝勒(後為慶親王)奕劻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沒兩天,慈禧太后又下諭:&ldo;軍機處遇有緊要事件,著會同醇親王奕商辦。&rdo;一時間,醇親王奕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醇親王奕
清廷這次的重大人事異動,歷史上稱&ldo;甲申易樞之變&rdo;,也叫&ldo;甲申政潮&rdo;。這套新班子,比奕那屆政府班子差得太遠,譬如代替奕地位的醇親王奕(奕的七弟),此人能力和城府遠不如老哥,只是因為他的老婆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兒子又被慈禧太后搶去作了皇上(光緒帝),才得此重任。奕本身並無什麼大的才能,遇事也總是畏畏縮縮,不敢當頭。而新班子的另一個主要人物孫毓汶,則是慈禧太后的鐵桿心腹,拍馬屁的功夫那是一流。
在滿清皇族裡,恭親王奕算是能力突出的,自從協助慈禧太后發動&ldo;辛酉政變&rdo;奪權後,一直以議政王名義任首席軍機大臣兼管總理衙門,總攬清廷內政外交大權,和慈禧太后形成了權力平衡,在他和其他洋務派的努力下,垂死的帝國似乎煥發了第二春,時稱&ldo;同治中興&rdo;。但沒有了恭親王奕的牽制,慈禧太后凡事自作主張,由此變得專制,朝廷裡那就亂象叢生了。
再說那法國人,雖說在越南戰場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法國人在全球的野心太大,戰線拉得過長,此刻又在埃及和英國人較勁,這時見中國軍隊快被趕出了越南,便也想鳴金收兵,把勝利成果以條約的形式固定下來。
1884年4月,法國海軍中校福祿諾透過粵海關總稅務司的德國人德璀琳向李鴻章提出談判。福祿諾給李鴻章捎了封信,說如果中國承認越南和法國的保護協定,並允許法國人在西南地區通商的話,可以在措辭上顧及大清帝國的顏面,並且可以在軍費賠償上做出讓步,但要是不答應的話,法國就要再派艦隊擴大戰爭。
首鼠兩端,戰不勝,和不成(3)
這封信,可謂是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要求中國承認現狀是實,保持面子是虛;賠償軍費是虛,擴大權益是實。另外,福祿諾還要求中國駐法公使曾紀澤調離法國,因為小曾的主戰言論讓法國人很不爽,差點就把小曾宣佈為最不受歡迎的人給驅逐出境了。
李鴻章對這個戰爭本就沒什麼興趣,便派李鳳苞代替曾紀澤為駐法公使。經過短暫的談判,李鴻章與福祿諾於1884年5月11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