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南京條約》簽訂後,天朝再也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天朝了‐‐甚至它想要平等的時候,已經是不可求了。
帝國終於戴上了條約的枷鎖,在後來的幾十年裡,還有很多不平等的條約在等著簽字畫押。
馬克思曾對晚清的中國作過這樣的評論,&ldo;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界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註定要在一場殊死的決鬥中被打垮。在這場決鬥中,陳腐世界的代表總是激於道義,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rdo;。
早在1861年,中國第一任駐外公使郭嵩燾就曾沉痛地說:&ldo;吾嘗謂中國之於夷人,可以明目張膽與之劃定章程,而中國一味怕;夷人斷不可欺,而中國一味詐;中國盡多事,夷人盡強,一切以理自處,杜其橫逆之萌,而不可稍攖其怒,而中國一味蠻;彼有情可以揣度,有理可以制伏,而中國一味蠢;真乃無可如何。&rdo;(《郭嵩燾日記》(一),第469頁)
&ldo;怕、詐、蠻、蠢&rdo;四個字,說盡了當時辦理夷務的這些清朝官員和決策者的可悲可恨之處。盲目自大,所以使蠻,如僧格林沁之衝動蠻幹;敷衍推諉,一味使詐,如葉名琛不戰不守不和;落後捱打,渾身害怕,有如靖逆將軍奕山讓出廣州;不懂規則,辦事愚蠢,如耆英之黃埔、望廈的簽約。
條約中國和兩種世界觀(3)
勝敗本是兵家常事,但是,如果失敗只產生憤怒而不是發奮,這樣的失敗才是真正的失敗;如果失敗感到恥辱而不知道恥在何處,那才是真正的恥辱。
戰爭結束以後,國人應該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呢?是自我反思、自我更新,還是僅僅激於道義,痛斥那些侵略者?
遺憾的是,國人一提到這場鴉片戰爭的時候,似乎還在繼續&ldo;激於道義&rdo;,並繼續義憤填膺,這又何嘗不是一種&ldo;盡善盡美的幻想&rdo;,一種&ldo;悲歌&rdo;呢。
鹹豐逃難到熱河,聯軍火燒圓明園(1)
熱河行宮,也就是後來的承德避暑山莊,離北京大約有200多里,周圍群山起伏,樹木鬱鬱蔥蔥,更有熱河蜿蜒流淌,山色風光,可謂是美不勝收。
這個行宮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經屢次擴建後完工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花了近九十年的時間修建。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的時候,就在這裡接見過遠道而來的英國使團。清朝的皇帝們也往往把這裡當成避暑的勝地,消閒度夏,但誰又曾知道,&ldo;皇帝之莊真避暑,百姓卻在熱河中?&rdo;(池子華:《幻滅與覺醒‐‐鹹豐十一年實紀》)
被毀後的圓明園
彈指一揮間,從英國人打破天朝的大門後,又近二十年過去了。在這二十年間,帝國卻已經是四腳朝天,幾無寧日。吝嗇的道光帝在1850年撒手西去,留下的是一個偌大的爛攤子。
鹹豐本是道光帝的第四子,他承繼皇位並不是一帆風順。道光帝本來有九男十女,但很不幸的是,前面三子都在他之前先後去世。幸好1831年道光帝連得兩子,即皇四子奕(即鹹豐)和皇五子奕;而1833年皇六子奕(恭親王)的出世,讓道光帝很是頭疼不已。
到底該立誰為皇位的繼承人呢?
晚年的道光帝為這個事情很是犯愁。按傳統,長子如無大過,應該立奕;可要說相貌和聰明程度,奕則要遠勝奕。奕因為一次騎馬摔成骨折,腳有點跛,但在老成穩重方面,奕又勝過奕,倒有點道光帝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