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第4/5 頁)
厭舊,沒準過不久就會把杜妃忘了。可偏偏在這個時候杜妃懷了龍種,朱厚照更不可能離開他了。
如果杜妃誕下的是公主倒也罷了。如果其誕下的也是一位皇子,那後宮之中恐怕免不了要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了。
劉妃生性溫順,是不想爭鬥的,但她不能不為自己的前途考慮,不能不為小皇子的前途考慮。
後宮就是一個血腥的戰場,只有強者才能活下來。
為此,劉妃不惜託關係去找謝閣老,希望謝閣老可以出面替她說道一二。不求天子能夠移情於她,只希望不要太冷落了。
當然,謝慎對這種事情是拒絕的。
後宮的事情說不清道不明,一頭扎進去就是找死。
別的任何事情謝慎都可以不必在意,唯獨在後宮這種事情上謝慎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一定不會輕易犯錯誤。
對於臣子來說,私自和后妃接觸是大忌。雖然朱厚照信任他,但這並不能成為他破例的藉口。
更何況劉妃情況特殊,她是唯一為皇帝誕下皇嗣的妃子,是最有可能補為皇后的人。
謝慎跟這樣一個女人攪在一起不但會讓朱厚照醋意大發,還可能被誤以為想要干預皇儲冊立。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謝慎確實想和未來的太子搞好關係,最好培養感情從娃娃開始。
可問題是劉妃產下的這個男孩未必就會成為太子啊。現在朱厚照就這麼一個寶貝不假,可是皇帝還很年輕,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好。
萬一杜昀誕下一個皇子呢?亦或者其他的妃嬪誕下皇子呢?
朱厚照的女人那麼多,**又那麼強烈,總有一兩個妃嬪能爭氣生下皇嗣吧?
故而謝慎決定等,等朱厚照冊立太子再出手。
這是最穩妥最明智的選擇,也是可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選擇。
當然,謝慎也不會主動和杜妃接觸。
他雖然十分欣賞杜昀,但那是在她成為皇妃之前。
既然她已經被冊立為了皇妃,那麼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內宮有內宮的難處,百姓也有百姓的不易。
入秋以來,京師便鬧了糧荒。米行的大米價格飛漲,百姓們竟然到了買不起升斗米的地步。
這是因為大運河杭州段淤塞,大量江南的糧食無法透過河道運抵京師。
京師的糧商看到了商機,便把事先屯好的糧食藏起來,任由糧價瘋漲。
如果不是朝廷開倉,以平價出售存米,米價還不一定會漲到多麼瘋狂的地步。
當然朝廷開倉放出的大米只是杯水車薪,指望這些倉米就能解決糧荒是不現實的。
內閣提出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面加緊疏導運河淤塞段,儘早將江南的糧食調到京師來。二是嚴查京師的糧行,發現有囤貨居奇者嚴懲不貸。
這和謝慎提升商人地位的設想並不衝突。
謝慎是想透過提升商人的話語權,讓商人有更大的熱情從政。可並不是說可以無休止容忍商人的貪婪。
他希望合作的商人是識大體、顧大局的儒商,而不是蠅營狗苟,苦心鑽研的奸商。
這次嚴查京師糧行便是給那些企圖透過歪門邪道發國難財的商人一個警告,在國家利益面前,任何人都沒有特權,商人也同樣。
透過朝廷的調控,一度飛漲的米價終於回落,雖然比之糧荒前仍高出不少,但卻屬於合理範圍之******閣和朝廷要做的不是完全控制糧食的價格,而是使其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過分控制只會讓市場畸形。
不過這次糧荒卻給了謝慎一個警示,那就是大明朝太依賴於大運河了。
不管是糧食還是綢布、瓷器,都依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