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沒有上釉彩,只是簡單燒製的瓷器坯型,而在後面。則階梯型地放置著八排花瓶,一共二百五十六個形粗完全一模一樣而顏色沒有一個相同的花瓶。葉韜幾乎是用花瓶擺出了一套色卡。二百五十六色啊。按照電子遊戲的說法,就是八位色了。這年頭能夠實現八位色,在尋找合適的釉料,在制定生產流程幸面,他付出了多大的時間和精力。一種種顏色的漸次誕生,在葉氏工坊內大家都有些習以為帶,但當這些東西被集中擺放成一套色卡,這種視覺衝擊為哪怕那些葉氏工坊培養出來,專門進行釉料調製的技工都有目眩神迷的感覺。至於各地的商人,尤其是那些對瓷器有一些瞭解的商人,則一邊在讚歎著,一邊在絞盡腦葉地想,這些色彩到底是如何被弄出來的。看著這些人敬畏畏,迷惑,不解,無奈交織著的神情,葉韜就覺得,自己付出的努力,絕對是值得的。
春南,北遼的一些商人都對葉氏工坊能生產的各種重型武器感興趣,投石車,弩跑和神臂弓這類遠端打擊武器,除了東平的寥寥幾家商戶之外,還沒有人能生產出來。至於弩炮,則更是葉氏工坊的獨門。軍火生意向來是暴利,可明知這一點的葉韜,卻不敢也不想掙這方面的錢。他已經知道談家父子想要一統中原的志向,那就沒有必要為自己將來的“家裡人”添麻煩了吧。對於這些明顯有著官方背景,能夠將武器走和掛在嘴上的“商人”,雖然不能把弩炮投石車之類的東西拿出來賣,但各種規格的箭矢,矛杆之類的消耗品還是可以掙上一筆的。葉氏的滾刨機生產這些東西花費的人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東平國內,顧忌到不能過分打壓這些軍工消耗品的價格,只是定向供應血麟軍和宜城水師,城防軍等關係比較鐵的軍隊,但對於這些東西的國外銷售,那就沒這個顧忌了。葉氏工坊的各種規格的箭矢和矛杆的售價之低,著實讓那些對於這個門皆好歹有些瞭解的“商人”吃了一驚,而驚訝之餘,自然是大批訂購。更讓葉韜滿意的是,北遼來的那兩個商人,居然提出了用木料換箭矢的交換方式。而對於現在正在蓬勃發展,有太多大興土木的地方,有許多艦船需要建造的七海商社來說,這比起收了錢再去買木料要合算得多。
優秀而獨特的貨物,有序的展會安排,低調但紮實的營銷讓葉氏的企業群體成為眾多商家學習的榜樣。葉韜已經明白,與其花大力氣讓那些商人來相信自己所說的東西有用,不如讓大家協實看到成果,然後自己來學有效。在這次展會上,葉氏作為七海商社內並不最算最強的一員,卻取得了最好的戒績,現場訂貨和意向訂貨達到了讓人膛目結舌的一千四百萬兩。雖然其中有六百臺各級別座鐘這樣的大頭,但這種成績在七海商社內部會議上公佈的時候,還是引起一片倒抽冷氣的聲音。但大家卻不得不服氣,不僅僅是座鐘,葉氏工坊銷售的所有貨物幾乎都是其他人無法模仿的。
九州商社的那些參展的成員們一邊為在這種展會里賺的盆滿缽滿而感到興奮,一邊也意識到了展會這種形式的強大,更意識到了七海商社在將葉韜吸納為會員這一點上可以稱得上高瞻遠矚。就在葉韜準備啟程返回丹陽的前一天,他成為了同時是七海和九州這東平兩大商業團體成員的第一人,而有談瑋馨坐鎮的九州商社,對於他的職芽的安排可要比七海商社明確多了。他的職務赫然就是“技術長”。
葉韜在宜城和月牙島停留的時間加起來足有一個半月。在這些時間裡,他以充沛的工作熱情為月牙島的建設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至於訂貨會交易會這種商業模式的創舉,在葉韜看來只不過尋常。
原本葉韜想要再回月牙島待上半個月,等燈塔和瞭望塔都結構封頂之後再回丹陽,但在宜城按到的談瑋馨的信,卻讓葉韜覺得有些奇怪。
在談瑋馨的來信裡,沒有一句提到朝廷的商業政策,沒有一句提到她對於東平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