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死穴危害(第1/3 頁)
小禍害看著書中的經絡講解,然後對照著書中的人體圖案尋找著自身的經絡,將身上十二經絡的分佈之處尋找得仔仔細細,清晰地記入頭顱之中。
記得清楚之後,他乃繼續往下看,繼續看入門指引,只見入門指引講解道;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氣血之所行,若水之流,晝夜不息。其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有所謂經絡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然欲經絡通暢,執行氣血,靈氣,則要通穴開竅,穴道者,乃經絡之中氣血匯聚之微點,調之則和,逆之則病。且穴通氣順,氣順竅開。穴位依其之屬,乃分為太沖穴,神闕穴,湧泉穴,風池穴,中脘穴,等人身全身數百處穴。各穴制人之處不同,大概為;
太沖穴:
“太沖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乃肝經之原穴。猶春日之雷霆初動,萬物復甦,此穴主疏洩肝氣,平息怒火,猶若清風拂面,消弭心頭之火。若人遇怒,按之則怒氣漸平,心曠神怡。”
神闕穴:
“神闕者,臍中也,乃生命之根蒂,先天之氣匯聚之所。古人有云:‘臍通百脈,溫養胎息。’此穴藏而不露,外應於天,內應於腹,灸之可溫陽救逆,固本培元,猶若陽光普照,萬物復甦,生機盎然。”
湧泉穴:
“湧泉位於足底,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點處,腎經之井穴也。如水之源頭,汩汩而出,滋養全身。按揉此穴,可引火歸元,滋陰降火,猶若夏夜之清泉,沁人心脾,煩躁盡消。”
風池穴:
“風池在後項,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凹陷處。此穴乃風邪入侵之門戶,亦是疏風散邪之要衝。按之則頭目清明,頸項舒暢,猶如春風拂面,病邪自散。”
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四寸處,胃經之募穴,六腑之會。胃者,水穀之海,此穴主和胃降逆,消食導滯。若人食積不化,腹脹如鼓,揉按此穴,則如春風化雨,宿食自消,脾胃安和。”
穴位修煉至巔峰,則可超脫生死,若穴位修煉不通,為人所用,則有亡命之危,即成死穴,死穴之危害是;百會倒在地,尾閭不還鄉,章門被擊中,十人九人亡,太陽和啞門,必然見閻王,斷脊無接骨,膝下急亡身,其細述為;
百會穴,頭頂之天,百脈朝宗。此言非虛,百會穴,坐落於人頭頂之巔,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匯之處,宛如天地之氣的交匯點,匯聚了手足三陽經與督脈之精華,是名副其實的“三陽五會”之地。其位高而尊,猶如帝王之座,統御全身之陽氣,故又名“三陽之會”,亦稱“巔上之宮”。
欲尋百會,先觀頂心。以指為尺,量度兩耳尖,其交匯之處,便是百會之所在。且百會者,百脈之會,陽氣之海也。此穴不僅關乎人之清醒與神智,更是調節全身氣血、平衡陰陽的關鍵所在。擊中此穴,人即腦暈倒地,不省人事。非是誇大其詞,實乃因百會穴之重要,一旦受激,便如天塌地陷,全身氣血瞬間紊亂,故需格外珍視,不可輕忽。
百會穴之調養,有其獨到之法。春日裡,可於清晨時分,面向東方,閉目凝神,雙手合十,緩緩舉過頭頂,輕觸百會,意想天地之清氣自頭頂灌入,洗滌心靈,喚醒生機;夏日炎炎,則可於午後,以清涼之脂輕抹百會,再以指腹輕柔旋轉按摩,以解暑熱,安神定志;秋風送爽,則可於月夜之下,靜坐冥想,意守百會,感受秋風拂面,心曠神怡;冬日嚴寒,則可圍爐取暖,雙手搓熱,掌心貼於百會,溫暖直透心田,驅寒暖身。
百會穴為死穴之首,其二為神庭穴。
此穴,坐落於人身之巔,頭前部發際之後五分微妙之處,恰似蒼穹之下,神只居所之門戶,既為督脈之要衝,又是督脈與足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