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部分(第4/4 頁)
海壇島全島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長達八百里,可建成天然良港。海壇島上駐紮了大股海盜,跟舟山群島上的海盜一樣,都有數千人,不過他們的戰船和弓箭都很一般。但怎敵得過周瑜的兩萬船堅炮利的無敵水師,三通弩炮射出的炸藥包將這些海盜都驚嚇的紛紛繳械投降,反正這群天煞還宣稱“繳械不殺、投降有賞、歸順有餉”,跟誰賣命不是賣啊,而海盜頭目們拒不投降。都死在床弩射出的強力箭矢下。
周瑜又留下一個旅的兵力駐守在海壇島,整編海壇島的俘虜,整編軍隊的方法跟以前一樣,基層軍官和參軍都從第一師的立功將士裡挑選,同時飛鴿傳書給呂布,言道如果為了更安全起見,日後從北方來的船隊可以海壇島為最後的補給點,隨後再從這裡向夷洲的新竹進發。
淡水和新竹都是呂布自己標註在海圖上的,這個時代還都被夷洲島上的高山族土著佔據著,叫著一些不知所謂的名字。
隨後周瑜帶兵攻佔了莆田興化灣外的南日島,南日島古名南匿山,因山隱大海而得名。南日島地形呈現‘啞鈴‘狀,陸域總面積五十平方公里,是福建第三大島。
周瑜留在南日島一個營的兵力,繼續南行,然後又攻下湄洲灣外的湄洲島,湄洲島位於福建的“黃金海岸”湄洲灣口的北半部,全島南北縱向狹長,形如娥眉,故稱湄洲。全島陸域面積十五平方公里,海岸線綿延六十里。湄洲島離大陸僅二海里,東距夷洲臺中僅七十海里,離廈門一百海里,北抵福州馬尾港七十海里,也是一個緊要之地,在此地留下了一個營的兵力。
然後就是這次迂迴取夷洲的沿海終點,金門島。
金門位於福建東南海上,扼廈門咽喉,屏障閩、粵地區,此時稱為“浯州嶼”,面積約一百三十平方公里,在這個時期是個荒島。直到西晉時中原兵亂,共有蘇、陳、吳、蔡、呂、顏六姓家族因躲避戰禍移居金門。唐代朝廷在泉州設定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陳淵任牧馬監,此為金門島上設定行政機構之始。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十二姓隨陳淵入島開墾,陳淵因此而被尊為“開浯恩主”。明太祖朱元璋令江夏侯周德興經略福建沿海,共設五衛十二所,金門守禦千戶所為十二所之一,下轄峰上、管澳、田浦、陳坑四個巡檢司,後又增設烈嶼巡檢司,因金門固守福建東南海口,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得名金門。南明隆武元年,鄭成功自烈嶼湖井頭登陸,奉明太祖靈位,大會明朝文武群臣於巡檢司城,自此以金門為後勤基地,展開北伐南京,東征臺…灣的事業。南明永曆十五年,鄭軍由金門料羅灣碼頭出發,從臺南鹿耳門登陸,僅十一個月就將據臺的荷蘭人驅逐回國了。
金門距離廈門僅有十八海里,誰能料想竟然能被國…民黨軍隊堅守幾十年,可見金門很適合做一個軍事要塞。周瑜在金門派駐兩個營的兵力,開始建設軍事要塞,攔截過往海商,收取過路費。
周瑜的海軍隨即開始攻打這時被稱作澎湖嶼的澎湖列島。
此時已有一小部分漢人東渡海峽,到澎湖從事打漁、撈貝和耕種。澎湖距離夷洲只有二十幾海里,天氣晴朗時可以將對岸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這些漢人跟夷洲島上的土著建立了聯絡。
在精美的陶瓷、絲綢、茶葉和金銀珠寶的誘惑下以及國家忠義的鼓舞下,澎湖的漢族移民迅速歸順了官軍,他們帶著周瑜的水師前去嘉義(這時夷洲沒詳細地名,便按照呂布的手繪圖上的名字)找尋已經在此墾荒的澎湖移民,讓已經跟夷洲上的土著熟悉並且通了語言的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