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聖孫(第2/3 頁)
八歲的孩子,能有這麼深的心思嗎?
裕王不信,高拱不信,陳以勤丶殷士儋不信,自己原本也不信,可現在半信半疑。
從裕王府出來,張居正想了想,轉道去到徐府,找自己的恩師徐階。
徐階,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內閣次輔,是張居正入選翰林院庶吉士的教習,得其悉心教誨。
徐階聽完張居正的轉述,以及疑惑。
「老師,學生認為世子特意給我講述這件事,頗有深意。」
徐階點點頭,「能在皇上身邊久待,就是隻雀兒,也有三個心眼。世子此舉,應該有深意。」
「可是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世子到底什麼用意?」
徐階的左手輕輕地拍打著座椅的扶手,「宮裡的人都說,世子深得皇上真傳,說話行事,詭秘難測。
皇上要嚴閣老票擬,嘉賞胡宗憲,可是我在內閣,沒收到這個旨意。」
「會不會直接送到嚴府去了?」張居正問道。
徐階搖搖頭,「這是內閣票擬,批紅後要明發天下的,私送去嚴府,沒必要。」
師生兩人陷入了沉思。
突然,徐階一抬頭,眼睛閃著光,「我知道了。」
「老師,你知道什麼了?」
徐階一字一頓地答道:「世子是想告訴我們,皇上有了倒嚴之心。」
張居正一臉詫異,這兩者根本不挨著啊,老師,你是怎麼把它倆想到一塊去的?
徐階緩緩地說道:「我們要從根上想,從皇上的行事風格上想。他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錢,有了錢皇上才好專心修道。
東南倭患,皇上其實並不重視。這次胡宗憲進京述職,得皇上召見,我還有點意外。現在想來,應該是皇上有了倒嚴之意,所以要安撫胡宗憲。」
張居正聽明白了些,但還是沒有悟透,靜靜地繼續聽老師的講解。
「嚴黨的根本在於把持了天下稅賦,一是兩淮,二是東南。所以他們能給皇上斂財,能在東南剿倭。
斂財和剿倭,也是嚴黨現在屹立不倒的根本。皇上有了倒嚴之心,但倭患還得繼續剿,所以親自召見,安撫胡宗憲。」
張居正徹底聽明白了,但是心裡又有了一個新的疑惑。
「老師,你說嚴黨依仗之處有兩點,一是斂財,二是剿倭。斂財還重於剿倭,老師說皇上有了倒嚴之心,把剿倭依然託付於胡宗憲,那斂財呢?」
「為師也不甚清楚,靜觀其變吧,早晚這條大魚會露出水面的。」
張居正點點頭,繼續問道:「老師,那我們該怎麼辦?」
「世子這樣傳了話,有彈劾胡宗憲的意思在,那我們找幾個人,跟在高拱他們後面,彈劾就是。
既然皇上有了這樣的心思,再多的彈劾奏章,也奈何不了胡宗憲,我們就當去湊個熱鬧。」
張居正這才放下心來,鬆了一口氣,感嘆道:「老師,世子才八歲啊,八歲啊!」
徐階長嘆一口氣:「是啊,才八歲。皇上十五歲時,跟內閣前首輔楊公(楊廷和)鬥得有來有往,最後讓楊公黯然致仕。現在世子八歲就嶄露頭角。
這到底是大明的大幸呢,還是不幸呢?」
張居正也是心中茫然。
胡宗憲靜坐在驛館裡,就著燭光看書。
一位雜役輕手輕腳端上一杯熱茶,站在旁邊,靜立不動。
胡宗憲抬起頭,雙目看著他,透著威勢殺氣。
「胡部堂不要誤會,小的奉命傳句話。」
胡宗憲腦子一轉,輕聲道:「請說。」
「過兩天,朝堂有大風大雨,都是對著大人來的。送大人一句話,『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