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審問(二)(第1/2 頁)
“項青山。”堂上的謝回淡聲說了一個名字。
堂下跪著的明悟一開始並無任何反應,過了許久才說那是自己出家前的名字。
並且解釋道:“這個名字已經長久無人喚過,普通紅塵俗世,貧僧早就淡忘了。”
【誰能知道死的那個才是項青山。】
“是嗎?”
出家幾年就忘了自己叫了二十幾年的名字,真是稀奇了。
“#@*+……”謝回嘴裡又吐出一句誰也聽不懂的話。
經過名字一事,明悟變得警惕,謝回一出聲他便盯著他。
“項青山,我剛剛說了什麼?”謝回剛剛說的是一句徽州方言,明悟當初在度厄寺出家時,交給寺裡的路引上,寫的他本名項青山,徽州人士。
此時他的僧人度牒上,依舊記錄了這兩點。故而謝回隨口說了句徽州方言,想試探項青山。
結果不言而喻,明悟絕對不可能是項青山。
此時沈沅也悄悄藉著添茶的動作,告訴她爹,死者才是項青山。
明悟還想再尋藉口,不過謝回沒有再任他說下去,而是直接下了結論。
“你不是項青山。那誰是呢?莫非死者才是項青山嗎?”
這是謝回的猜測,但不是胡亂的猜測,明悟不可能無緣無故拿著項青山的身份文書到度厄寺出家,最大的可能便是他殺了項青山,還頂替了他的身份,藏在度厄寺內。
看到明悟的表情後,謝回知道自己一定猜對了。
根據度厄寺住持所說,明悟是在三年前來到這裡要求住持替他剃度的。
這個時間恰好與死者的大致死亡時間一致,謝回不相信這只是一個巧合。
“死的是項青山,你又是誰?”
明悟覺得自己深藏多年的秘密即將正在一點一點被人揭開,便打定主意不再開口,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但是他不知道,即便他閉口不言,也有人能知道答案。
【我是誰?諒你們也猜不出幷州姚家大案就是我乾的。】
“明悟,大昭律法規定,冒用他人身份者,最高可判杖五十。”
但是不管謝回再說什麼,他都打定主意不再開口,一副你要打便打的樣子。
沈沅藉著去後頭換茶水的功夫,寫了張字條,然後在給她爹端茶時,將字條扔在桌上。
殊不知她的小動作,完全被坐在高處的謝回看在了眼裡。
沈耘小心開啟字條,看到幷州姚家案几個字時,眸光緊縮。
這個案子是五年前的舊案了,當時姚家上下十三口皆死於毒殺。當時的幷州知府推斷兇手很可能是當時姚家當家姚升泰的好友于文達。
當時於文達就居住在姚家,案發後於文達便不知所蹤,之後幷州知府也迅速將此案上報,由大理寺下發海捕文書到各個州縣,可惜這個人就如人間蒸發了一般,從此不知所蹤。
如果面前這人便是於文達,那麼他定然會咬死了不說出自己的身份。他仍舊心存僥倖,認為官府沒有證據判他殺害了項青山,即便坐牢也不會是死罪。
但是姚家案子可就不一樣了,性質如此惡劣,死罪肯定是逃不掉的。
沈耘想明白後,立刻示意謝回,這個案子改日再審。
改日再審,在大理寺審案時也是常有的事,總有那麼些人心存僥倖,覺得自己不說話官府就奈他不得。
這個時候就需要緩一緩,讓嫌犯去大理寺的大牢中住幾日,晾他幾日。大牢可不是什麼舒服的地方,幾天下來,能維持精神穩定已經不容易了。
這些都是審案的技巧,不過謝回初入大理寺,第一次遇上這樣的情況,難免有些洩氣。
沈耘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