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2/2 頁)
是張四七,張肇是如今的大蜀皇帝,張肇需要這些張氏族人,張氏也需要張肇這個大蜀皇帝,當大家被利益糾葛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是這世上關係最好最親密的戰友。
於是乎,一個張氏皇親集團就這樣名正言順堂而皇之的形成了,而且這些張氏族人作為皇帝張肇的親信成員,一進入政治權利中心便被皇帝張肇安插進了各個利害地方,由此一個可以與烏衣教抗衡的皇親集團就這樣形成了。
雖然張肇的北伐計劃落空,但是很快他就找到了新的目標方向,張肇開始趁機整頓蜀國內務,依靠張氏集團慢慢的把權力收攏到皇帝手中。
天成四年,中原那邊豫州之戰結束,南面張通海大軍一路南下交州那些小的割據政權根本無力抵抗,於是紛紛投降,就此交州也趨於平定下來,現在整個天下的格局似乎成了兩方鼎立的局面。
張肇的蜀國坐擁益州十六郡以及交州七郡之地,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蜀地富足的優勢一下子就顯現了出來。
先前由於長達十幾年的戰亂,使得蜀地人口數量銳減,大片土地全都荒蕪。
其實一開始大胥沿用了二百多年的軍屯制度到後期就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軍隊可以擁有田地,並且可以開墾荒地實現一種半自給自足的狀態,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朝廷和百姓的負擔,但是經過兩百多年的時間,一些手握兵權的地方將領已經開始不滿足於透過開墾荒地來增加田產了,轉而把目標對準了老百姓的土地。
由此,一些地方軍閥勢力就開始慢慢形成。
如果中央朝廷實力足夠強大,這些地方軍閥自然不敢造次,可是一旦出現像王弼這種把個朝廷搞得一團混亂的時候,中央實力不足無法約束這些地方勢力,馬上就冒出來一大批割據政權,他們打著勤王,清君側,殺王弼的旗號,實際上就是想要在一片亂世之中尋求一絲謀取天下的機會。
所以王弼沒有看清這一點,他當時只顧著控制中央把持朝政,等他後面發現自己竟然連地方軍隊都調不動的時候,那麼他的失敗就已經是註定的了。
張肇作為一個乞丐出身的皇帝,他太清楚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麼了,其實老百姓只要有田有糧吃飽穿暖,他們比誰都要安定,所以面對現在這種地廣人稀的局面,張肇決定實施均田制。
既將土地全部收歸國有,然後按照優劣均分到百姓頭上,並且是終身制,死後歸還,但也可由其子嗣繼承,同時取消軍隊可以屯田的權利,但是百姓要交三成稅,其中兩成交給朝廷,一成由軍隊收取。
當然這也有個先決條件,他們是一路打下益州的,益州本土勢力都已經被消滅的差不多了。
雖然三成稅看起來確實很多,但是相對於當時人均分得的土地來看,依舊是極大的提高了人口的增長和生產力的增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