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老悶端了一盤水煎包,翹了二郎腿狼吞虎嚥。他是裝作什麼也沒看見,一邊吃,一邊跟劉大夫他們說自己的想法。
不料,劉大夫哈哈大笑,&ldo;你真以為黑山溝旁邊這座黑山,是顏神八景裡的黑山嗎?這是大錯特錯了。&rdo;
劉大夫說,距離此處東南方向二十多里,在現在的博山八陡鎮也有一座黑山。博山舊志對於顏神八景,只記錄了開頭四字,黑山暮雨,峨嵋晴嵐,孝水澄清,陽坡繞翠,秋谷高風,珠泉印月。後來成了顏神八景,則是後人補足的。
&ldo;黑山暮雨,舊志上寫的是黑山廟東南角,有一塊暮雨石,俗名分雁石。這個地方只要陰雨天氣,到了傍晚,你趴在石頭上就能聽到淅淅瀝瀝的雨聲,但是早上和中午就聽不到,所以說是暮雨石。更神奇的是,到了現在秋冬這個季節,大雁結隊飛過此處的時候,到達此石上空,必然分散開來,過去之後,才繼續結隊行進。這可是博山一大奇觀。&rdo;劉大夫說起這些博山的掌故,讓眾人聽得目瞪口呆。
&ldo;呃,這樣的話,我們得重新考慮這個方位了,不能簡單以現在青龍山、白虎山的山名來定位了?&rdo;老悶一口煎包差點咽不下去。
&ldo;那我們就兩頭查,既不能放棄這裡,也要跟進新發現的情況。那邊黑山有暮雨石,這邊的黑山未必就沒有,估計暮雨石就是神獸靈石。&rdo;老馬一下子給大家又添了一副擔子。
&ldo;你們要是調查,還得研究一下當地歷史,&rdo;劉大夫建議大家看看當地名人孫廷銓的《顏山雜記》,&ldo;據此書記載,博山城周圍都是青石山,就是這裡石頭髮黑,古人從這裡取石頭,一石能煉出兩鬥生鐵,博山古時候的鋤頭、菜刀所用生鐵都是從這個地方提煉的。據說,黑山山頂有石寨一座,是明末建成的,是當地富戶避難的地方。這裡還有之前說的玉皇殿和黑山神殿。一般正月初九和九月初九,前來燒香還願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rdo;
&ldo;我和老剛今天先上有暮雨石的黑山。&rdo;老悶看了看老馬準備出發。
&ldo;青龍山的情況,現在有很大發現,我們找到了一眼龍泉。這個泉水已經枯竭了,但自古以來就叫做龍泉,正是顏神八景裡面珠泉印月。這也說明老悶的想法很有道理。&rdo;劉大夫轉過來,又把老悶的想法肯定了一番。既然是兩座黑山,那麼肯定也有兩座青龍山,兩塊暮雨石,兩眼龍泉,這也符合古代君主喜歡故布疑陣的多疑性格。一般一把手都是性格多疑,沒有完全相信的人,搞兩套方案出來,完全有可能。
&ldo;我們白虎山這邊,有點麻煩。現在白虎山上都是居民區,我們現在還沒什麼發現。我覺得,我們按照老悶的想法,再參詳參詳顏神八景,找到點有用的線索。&rdo;見其餘兩隊已經有了進展,老馬作為整個尋寶隊伍的金主,不但年齡最大,經驗最多,現在謊稱毫無進展,應該不大符合他的性格。
訊息匯總之後,眾人約定三天以後再來吃一次早點。
出門之後,老悶站在街上想了一下,跟老剛說,我們就在黑山溝前,不如先探一下跟前的這座黑山,看看是不是有相似的暮雨石。&ldo;你這傢伙很奢侈啊,這才拿了錢,立即就添了行頭了。添柏嵐啊?&rdo;
&ldo;天冷了,我們又是野外行動,必須得做好保暖工作。&rdo;老剛一副很慚愧的表情,這件深藍色添柏嵐花了兩千多塊錢,還是花的老馬的贊助費。
黑山雖然身處鬧市,原來就十分險峻,經過幾次大的變化,南邊開闢鐵路,東邊修建公路,西邊孝婦河河堤擴建,整個黑山被修理侵蝕得更加險要了。其實如果從北邊來看,青龍山和這座小黑山是連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