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跟隨喬峰到杭州(六)(第3/3 頁)
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組大字。“六度”通俗的說就是學佛之人達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種行為準則。五智門門柱由整根花崗岩雕琢而成的,每個石柱都有一隻威武的石獅子,獅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傳播四方的象徵。門柱兩面還有名人名家的對聯。
九龍灌浴
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蓮花銅雕矗立在在九龍灌浴廣場,巨大的荷花由四個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襯托著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個形態各異的供養人環繞著巨大的水池。靈山勝境大型音樂動態群雕“九龍灌浴,花開見佛”,再現了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發生的故事。據佛教典籍《本行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一誕生就能說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就開出一朵蓮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天下,唯吾獨尊”,這時候花園裡忽然出現了兩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條巨龍,吐出水柱,為其沐浴淨身。
四周為轉經廊,共設有一百零八隻轉經筒。轉經筒是藏傳佛教祈福專用的法器,轉經一週等於讀誦經文一遍,功德無量。可轉經一週,寓意誦讀了百遍經文,功德百倍、福壽延年。
然後又來到南禪寺。
南禪寺,又名福聖禪院,位於無錫城內,地處無錫城南隅,古運河畔。南禪寺始建於南梁太清元年,初名護國寺,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北宋雍熙元年建塔(後名妙光塔);北宋崇寧三年重修寺院,賜額“福聖禪院”,俗稱“南禪寺”,有“江南最勝叢林”之稱。
南禪寺佔地面積十畝,共分為東西兩路,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妙光塔等建築。
最後來到了蠡園。
蠡園位於無錫城風光秀美的蠡湖之濱,是“太湖”的主要景點之一。它佔地一百二十三畝,其中水域面積約五分之二,以水景見長。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於此,湖因人而得名,園因湖而得名。
西施莊
春秋時期,幫助越王勾踐復國的范蠡,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攜西施泛舟歸隱於五里湖西施莊,因而在美妙的湖光山色間,流傳下一段千古佳事。
春秋閣
居中而立,它得名於春秋戰國時期范蠡西施的故事。閣三層,飛簷翹角,是蠡園的高建築。閣前懸劉海粟書寫的匾額,兩旁一聯:落花流水千古夢境;濃妝淡抹絕色佳人。底層有銅像:范蠡凝神觀湖山,西施提籃去浣紗。
春秋閣西,池中有堤,有拱橋,名“映月”。西北有亭,六柱圓頂,嵌紫陶碎片,閃閃有光。北有小河,架拱橋,橋建捲棚式屋三楹,名水淼亭,中有漏窗觀景。
春秋閣東南下,有面闊五間、平挑入水、半架河、前設半亭的水榭。延伸處有貼水平臺,三面圍以欄杆,中開方洞,露出水面一方,名“問魚淵”。時見小魚悠遊,伸手可掬。假山都以“雲”字為題,有“雲窩、雲腳、穿雲、朵雲、盤雲、歸雲、留雲”之名。高四丈的歸雲峰為假山群峰之巔。極似寺廟中的大壁塑——山海佛像圖。
遊覽完蠡園,天色開始有點晚了,三人就騎馬回到姑蘇城客棧了。
《重生大宋之絕世寵妃》求收藏,請您點一下“加入書架”或“收藏本章”,謝謝!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點選繼續閱讀本更多精彩內容,接著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