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大宛(第1/4 頁)
大宛
劉仁軌將西域建設成了一個秩序森嚴的城池,不論是何商賈,不論是吐蕃人還是突厥人,或者是西域人,都規規矩矩地行商。
婁師德聽罷李奉誡對他劉仁軌的評價,他道:「老夫會向朝中如實稟報的。」
身為御史,還需要記錄西州的各類事宜,婁師德簡單地記錄了幾筆關於西州城的事,便與李奉誡一起去喝酒了。
西域的風季還未過去,至少還需半月,只能說來得不巧。
婁師德飲下一口酒水,問道:「交河城的人口,如何?」
李奉誡道:「當年的交河城其實早就不在了,現在也是重建的,裴行儉任職安西都護時所建,人口算不上多,兩萬有餘。」
婁師德依舊記錄著。
說話時李奉誡一直把握著尺寸,因自己也是勳貴之後,家父就是右衛大將軍李大亮。
雖說人在西域,李奉誡與長安城的勳貴子弟還是有聯絡的,如今朝中最不能招惹的有兩種人,一是京兆府的人,還有就是御史。
每一次御史出動都會有數以千計的人被押送到西域種樹,都種了二十年了,還在種著。
京兆府也不能得罪,如果得罪了京兆府,往後恐怕都不安生。
當然了,如果真的只是這樣,那麼……大抵與以前也沒什麼區別。
現如今,不能招惹的還有一類人,那就是農戶,但凡農戶去了長安城狀告,若真有人對農戶不好,或者是出去遊玩踩壞了莊稼,在朝中以農事為國本的前提下。
朝野上下,三省六部不把你活撕了,你還能活著,那都算是當今陛下仁慈。
李奉誡也知道,可能事情真的沒有這麼誇張,可如今關中的農戶越來越彪悍也是一個事實。
婁師德在西州城留了半個月,今年的風季看起來結束了,在四月的下旬他就帶著一支兵馬準備離開西州城。
隨之一起離開西州的人還有劉仁軌,這一次劉仁軌也要去碎葉城,要去看望一個人,就是一年前派往碎葉城的京兆府少尹張大安。
李奉誡作揖道:「婁御史,再等半月動身會更好。」
婁師德道:「身負陛下旨意,不敢延誤太久。」
劉仁軌沉聲道:「走了。」
「兩位平安回來。」站在西州城下的李奉誡又行禮道:「待西州清閒,某家定來蔥嶺馳援。」
婁師德領著兵馬先一步動身。
而劉仁軌看了看這座高大的西州城,讓駱駝掉頭一路朝著天山而去。
李奉誡目送這支隊伍,目光所及,他們的身影也在過了一處高坡之後,再也看不見了。
又在城前愣神了良久,李奉誡低聲道:「某家也想去廝殺一場。」
「李都護打算何時去蔥嶺?」
聽到身後的話語,李奉誡回頭一看,見到是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弱冠少年,道:「你是何人。」
「學生楊炯,前來安都護府支教。」
這小子倒是恭恭敬敬地行禮,李奉誡問道:「你這作態與當年的一個人很像。」
楊炯好奇道:「是誰?」
李奉誡思忖片刻,道:「忘了。」
楊炯又跟上腳步,道:「學生該給哪些人支教?」
李奉誡走路時,還有甲冑的摩擦聲,他有些厭煩地道:「你問崇文館去,問老夫作甚。」
話語聲越來越遠,李奉誡與楊炯走入西州城中,兩人的話語聲也淹沒在了城內的喧囂聲。
從西州往西,就能夠看到天山山脈,過了伊犁河之後迎面而來就是一陣陣帶著涼意的風。
婁師德與劉仁軌一路從西州而來,兩人也見到了天可汗與郭駱駝的雕像。
劉仁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