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頁(第1/2 頁)
之後,就傳出了太后重病不起的訊息。
雖說朝廷上對外的說辭,只是說盧家喪心病狂欲行謀反,但就是京城裡的百姓也知道,盧家雖有些根基,可這些年子弟都在外為官,唯有一個盧節,還是去年才調回京裡的,若說盧家能在京裡結交些人倒是可信,若是說他們能把手伸到宮裡去,那真是隻有傻子才會相信。
如此一來,袁太后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也就一目瞭然了。皇帝對外說袁太后被盧家縱火所傷,那是要全皇家的臉面,可私底下大家都知道,袁太后便是不死,也是幽禁一世。如今重病的訊息傳出來,看來是要死了。
其實眾人的猜測雖然合情合理,其實卻不對。因為事實正好相反,袁太后自己很想死,但皇帝不讓。
寧壽宮正殿焚毀,對外說是因為皇后薨逝太后又臥病,所以不好動土修繕,因此袁太后現在還住在偏殿之中。
&ldo;娘娘還是喝些粥吧。&rdo;一個面目呆板的中年宮人,手裡端了一碗雞茸粥,毫無表情地對著袁太后道,&ldo;不然,奴婢們又要對娘娘不敬了。這總是動手灌,娘娘也沒臉面不是?&rdo;
袁太后被兩個健壯的宮人架著,披頭散髮地坐在床邊上:&ldo;我不喝!皇帝不是恨我嗎?為什麼不讓我死?&rdo;
中年宮人手裡的粥散發著濃濃的人參味道,袁太后見慣了好東西,聞一聞就知道,這裡頭用的不過是平常的參,有十幾年就不錯了。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參,每頓飯的粥湯裡都加一些,也是大補。哪怕她不肯好好用飯,只要灌下去些,就能吊著她的命,不讓她死。
這偏殿裡現在空蕩蕩的,倒不是說沒有伺候的人,而是沒有陳設。一概什麼紫檀紅木之類的堅硬東西都撤掉了,就是她睡的這張床,那邊角之處也包了厚厚的棉花白布,想一頭撞死都不行。
若想上吊呢?屋裡連個踩腳的小杌子也沒有,更不用說白綾了。且有八個健壯宮人,不分晝夜地看守著袁太后,著實讓她找不到尋死的機會。
袁太后只能絕食。可是這些宮人著實刁鑽,總等她餓得沒什麼力氣的時候,便拿來參湯雞粥之類,硬給她灌下去。袁太后餓得軟手軟腳,哪裡反抗得了呢?如此迴圈數次,袁太后也被折騰得沒了精神。
中年宮人捧著粥站著不動。如今天氣漸冷,這粥也涼得快,很快就不再冒熱氣了。袁太后看那宮人根本沒有回去換一碗熱粥的意思,只能屈服:&ldo;我喝,你給我換一碗熱的來。&rdo;這些宮人,是真能直接給她灌涼粥涼湯的,只要吃下去能活人就行了。
宮人果然去換了一碗熱粥來,還帶了幾樣小菜一碟點心。袁太后一看那點心就不覺皺起了眉頭‐‐她是不吃山藥的,但那點心正是糯米山藥糕。
&ldo;娘娘還是吃了吧。&rdo;中年宮人淡淡地道,&ldo;如今小廚房裡的人只這個做得最拿手。&rdo;
袁太后只想把碟子摔了:&ldo;皇帝何不殺了我!&rdo;不讓她死,卻也不讓她順心地活著嗎?
&ldo;自然是要娘娘活著。&rdo;中年宮人忽然抬了抬眼皮,眼睛裡射出一道既冷且毒的光,&ldo;皇后娘娘去了,皇上十分傷心。娘娘與皇上既是母子,當然也該一起傷心才是。奴婢還要跟娘娘說一聲兒,娘娘這些日子臥病,大約不知道,敬親王已然下葬,就葬在皇陵邊兒上。這地方是偏了點兒,可畢竟是夭折,也只能如此了。&rdo;
&ldo;他,他已是親王!&rdo;袁太后頓時就要跳起來,&ldo;親王自有規格,怎能就按未成年皇子下葬!&rdo;還在皇陵邊兒上?那地方葬的都是什麼人!她的孫子,怎麼能葬在那裡?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