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呂虔死曹軍進攻 貪首功張繡中伏(第1/2 頁)
呂虔被曹操一頓質問,很是委屈:
“主公,末將一心為我軍著想,並無二心啊!我軍兵力雖多,但軍備不齊,兵卒訓練不足,死戰之時,必會自潰。看起來我軍五路大軍皆有人數優勢,但劉和只要龜縮不出,我軍也難有寸進。待時日一長,我軍內部生變,潰敗之勢便不可阻擋。
且劉璋、孫策之流,只是因丞相大人的威壓才勉強臣服。益州劉璋,雖有出兵,卻在綿竹觀望,並不出全力。江東孫策,更不可靠,主公您讓孫策領水軍北上攻取冀州,或沿黃河溯流進攻兗州,但孫策遲遲不出兵,擺明了他心有異志。主公,此戰關係我軍存亡之危,望主公三思啊!”
呂虔說著,聲淚俱下,竟拜倒於地。
曹操眯著眼睛,緊咬牙關,冷哼一聲道:
“呂虔啊呂虔,我諸路大軍已經開始進攻,難道還有回頭之路嗎?劉和兵力匱乏,陳縣也被我軍圍困,我軍只需一戰大勝劉和,便可長驅直入,收回兗州,此戰我軍必勝,非你這逆臣所能左右的!來人啊,將呂虔押下去,明日斬首祭旗!”
曹操嘶吼著,憤怒已然到了極點,各位將領懼怕曹操的威嚴不敢發聲,也就只有夏侯淵、夏侯惇、曹洪這幾位曹操的同族還能說得上話。
曹洪起身說道:
“丞相,這呂虔確實可惡,不過大戰在即,斬將不降,不如暫且羈押呂虔,待到我軍凱旋之時,在對其發落如何?”
曹操斜眼瞪了曹洪一眼:
“吾意已絕,汝等誰敢再言,與呂虔同罪!今日軍議結束,明日大軍開拔!”
眾將也不敢再說什麼,只能回去準備第二日進軍的事宜。
待眾將走後,夏侯淵又折了回來:
“丞相,淵思來想去,也覺得呂虔之言有理,淵並非給呂虔求情,只是想與丞相商議,明日進軍事宜。”
夏侯淵不敢明勸,只能拐彎抹角的提出意見。
夏侯淵與曹操同來自沛縣譙郡,當年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後成為曹騰養子,遂改姓曹,所以說起來,曹操與夏侯淵本就是同族。
曹操小時候經常惹是生非,有次犯了重案,官府要緝拿曹操,義氣的夏侯淵替曹操頂罪,被關入監獄,後經過曹操疏通關節,才得以放出。
所以,夏侯淵是曹操最為信任的大將了。
對於夏侯淵轉彎抹角的求情,曹操並不氣惱,只是仰頭長嘆:
“妙才啊,吾並非不知道此時的狀況,我軍雖兵多,但大都是這兩年臨時招募的兵勇,大戰之際難堪大用,故吾讓于禁、樂進、曹仁、曹休他們領兵去牽制劉和,吾自領精銳輸死一搏。
可不如此又能怎樣呢,你以為再過幾年,我軍便能超越劉和嗎?不可能的,劉和佔據河北之地,又有司隸、兗州這等肥沃之地,等劉和再攻略青州、解決邊患之後,那時我軍的軍力只能與劉和越拉越大。到時劉和之兵極盛,我軍之力漸弱,便再無翻身的機會了。
若此次不能一戰而勝,日後只怕再難有機會復仇了,妙才,汝可明白了?”
面對夏侯淵,曹操才說了實話。
夏侯淵重重一聲嘆息:
“淵明白了,淵必會與劉和死戰,以求大勝!”
曹操看向夏侯淵,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好,好,不愧是妙才,此戰有你們,吾便放心了。”
第二日,大軍聚集在新平城外,曹操陣前訓話,鼓舞士氣。
曹操鼓舞一番後說道:
“我軍與劉和死戰,不容許有任何人退縮,今又大將呂虔,陣前怯懦,擾亂軍心,來人啊,將呂虔斬首示眾,祭旗出征!”
幾個兵卒將呂虔帶出來,呂虔並不求饒,反而高聲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