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詩震京都(第2/2 頁)
尤其是那首《憫農》,更是被窮苦百姓口口相傳,人人都稱頌當今太子仁德,能夠體會窮苦百姓的不易。
有時候,百姓並不需要太多的實際關懷,只要讓他們知道,當今陛下,或者太子殿下能夠了解他們的苦楚,他們心中就已經感激不已。
楚墨本想以這首詩,在京都打響一下名聲,讓那些還沒有依附到大皇子和四皇子帳下的各方勢力,注意到他這個新太子。
卻沒想到,在以詩作名震京都的同時。
他竟意外收穫了不少民心!
…………
楚國,安國公府。
年近五十的安國公安如山,坐在大堂內,手上還拿著一張紙,臉上看起來有些怒色,又有些意外。
旁邊伺候的僕人,全都嚇得不敢出聲。
這安如山的脾氣,是出了名的火爆。
早些年跟隨楚皇打拼天下,幫楚皇打了不少勝仗,直至天下局勢漸漸趨於穩定,楚國建國後,楚皇才收了他的兵權,封他為安國公,留於京都享清福。
楚皇擔心剛剛建國,就收了開國功臣的兵權,寒了老臣的心。
所以在楚墨剛剛出生不久,就為他跟安如山的女兒安知語定下了婚約,以此為約束,只等楚墨成年,他們便可以完婚。
豈料世事有變,在楚墨三歲的時候,突然生了一場大病。
從此,堂堂太子爺就變成了一個痴傻之人,而且一傻就傻了十幾年。
這些年來,安如山次次向楚皇進言,旁敲側擊想要退掉楚墨與安知語的婚事。
可楚皇是何許人也?
楚墨又是當今太子,若是真的被人退婚,那豈不是成了天下笑柄?
所以楚皇每次在安如山準備開口的時候,就找個理由將他打發了。
這眼看著楚墨就要成年,安如山老來得女,又怎肯將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給一個整天只知道玩蛐蛐的傻子?
所以他一直想方設法,要退掉這門婚事。
可還沒來得及等他動手,就聽聞了楚墨摔下來馬,已經危在旦夕。
本以為有他人出手,只要楚墨或死或殘,這婚事都能就此作罷。
卻沒想到,所有人都盼著他死的時候,楚墨卻又活了過來。
安如山正想著找什麼法子,能夠說動楚墨,讓他放自己女兒一條生路的時候,楚墨在太子府與趙柳兩位大人鬥詩的訊息,便迅速傳進了安國公府。
此刻,安如山手上拿著的,正是楚墨所作的那首《憫農》。
他雖然是行伍出身,沒讀過什麼詩書,卻也看得出來這首詩裡面句句真意,道出了民間疾苦。
一時間,安如山對楚墨的態度,發生了一些改變。
但正因如此,他才又有些無奈。
這樣一來,太子和他女兒之間的婚事,恐怕是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