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的想法(第1/3 頁)
薩滿呼衍傑又說道“或許是天意,正因為劉祖啥也沒做,我們匈奴太平久了,自己內部也有了矛盾,呼都兒單于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單于之位,但匈奴裡有一部分人,卻支援王昭君的後人,再次建立了南匈奴,並很快就向後漢稱臣了,南匈奴臣服後,劉祖同意讓他們南下進入到中原之地,於是南匈奴每年夏天就帶著部眾和牛羊回到草原放牧生活,等到入冬時,又可以進入中原過冬,當時北匈奴的人都羨慕死了,就這樣過了20多年,劉祖離開中原四海遊歷後,漢明帝繼位了,便一心治理黃河。”劉叔點頭讚許道“好,他沒有陷入皇帝的溫柔鄉,而是去治理黃河,很不錯。”劉交也道“還是老哥你教導有方,劉莊那小子治理黃河搞得真是不錯,有了您打下的基礎,劉莊便找到了一個叫做王景的治水能人,經過王景十多年的治理,黃河竟被治的是服服帖帖,從此就沒有發生過太大的水患,依我看千年內黃河是不會再有大問題了。”
劉叔看向王家人說道“王景功德無量啊!”王雲夢說道“應該的,應該的,畢竟王家之前惹下那麼大的禍。”劉叔又道“功就是功,我替天下百姓謝謝你們,日後,我若得了什麼機緣會想著你們王景的功勞的。”王家人皆連說客氣,劉交繼續說道“當年季哥也想過抬高黃河兩岸,結果一算,這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相當於要建造十個長城一般,後來季哥又讓先加高一些比較低矮的地段,一開始還好,但是過了十多年,這黃河水還是會氾濫出來,有一年雨水特別大,那季哥時代建造的河岸一下就被沖垮了,後來的幾位漢帝又學習大禹的想法,即——堵不如疏,他們開闢了許多的支流,以減少黃河的水量,事實證明,這一方法還是有些效果的,但黃河太長,一旦下大雨,黃河依舊還是會氾濫,而王莽篡漢後,他恨不得黃河天天氾濫,於是他就對天下人說黃河氾濫是天意,無法避免,由於他的不作為,前漢之前修的河堤全部是年久失修,於是,黃河水在王莽時期幾乎是每年都有氾濫。”
劉叔說道“誒,確實是這樣,那時候還有人讓我用黃河水去淹下游的赤眉軍,我要是這麼幹了,中原恐怕又得多死幾百萬人。後來天下統一後,我見長安生活了太多的富人,對於生活物資的需求極大,我便將都城選在了洛陽,洛陽靠近黃河,我也曾見過黃河水的無情,可是當時百廢當興,我手上也沒有什麼錢,對於治理黃河也只能盡力而為之,所以後來我才要下令度量全國土地、人口,好獲得更多的稅收,來治理黃河或者去辦其他緊要的民生工程。”劉交說道“侄子漢明帝繼位後,他手上有了錢,便找到了王景,王景經過多時的觀察,他發現如今的黃河支流,由於河床不斷抬高,能為黃河減少壓力的作用越來越小,於是他便四下尋找新的可做支流的地方,皇天不負有心人,王景終於找到了一處合適的地方。”劉叔問道“是何處?”劉交大笑道“恐怕三哥你也不會想到,王景找的這個地方,不是別處,就是當年季哥和楚霸王遞交合約的地方,那裡被後世稱作楚河漢界,又叫鴻溝。”劉叔仰天長嘆“這或許就是天意吧!”劉交繼續說道“後來,王景用分段水門法,即每隔十里便修築一道水門,如此一來,水患便可透過道道水門來阻擋,等到黃河水排盡之時,只要挖掉河床下面的泥沙,便可一勞永逸的將黃河這個大問題給解決了。”
劉叔點頭稱道“真是天才的處理方法。”大巫師呼衍生卻怒道“你們中原黃河的問題一解決,漢朝大軍便又殺向我們匈奴,不久,漢軍就用疑兵之計奪下了我們匈奴的西域之地。這西域地形乃是三座山夾著兩個盆地,西域諸國也多設於兩個盆地之中,而西域最緊要的據點,便是三山中的那座白山,我們匈奴人則叫其天山,漢朝為了佔據白山,發動了三路疑兵,而駙馬都尉耿秉與奉車都尉竇固,則率領漢軍主力,直撲天山一地,後來竇固為了控制住西域,又讓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