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路威傳·壹(第1/2 頁)
和直人談完話,路威回到了宮殿,不過在下馬的一刻差點倒在地上。
他沒有想到直人居然看出了他所做的事。
如果直人是帝國人,路威肯定會想辦法處理掉他,可是直人不僅是浮空城人,還是這場奪嫡之戰的第一功臣,所以路威必須先論功給直人封爵,要是直人從了,那就有的是辦法處理他。
可是直人接受了那座城池,卻回浮空城去了,這下倒好,原本在直人手中計程車兵,都毫無阻攔地到了路威的手裡,有了這支隊伍,路威才有和各方諸侯談判的實力。
最後他在帝都登基時,已有一半以上的公侯臣服。
“話是那麼說……”
路威拿起手中的奏摺,“第四公爵和第七公爵……”
第四公爵,帝國南方第一公爵,被公侯成為南和公,浮空城和聯邦都與之交好,在這兩國人眼中,只有南和公,沒有帝國帝君。
南方離帝都遠,南和公屯兵甚廣,更得“廣積糧,高築牆”的良策,南方各路公侯藉著他的庇護,不繳納稅款,也不朝貢,路威派了三個使節,南方公侯把這當耳邊風,路威明白,不想安安靜靜地談,就打服了再談!
路威二年六月,世界戰爭期間,路威親率大軍透過河流南下討伐南和公,九月,戰鬥結束。第四公爵投湖而亡。路威立刻任命法爾納暫任南疆衛,大肆打壓公侯在南方的勢力,率先完成了南部的削藩,可這一出也打醒了幾個投降的公侯。
帝君這是要全面削藩?!
可是在這幾個公侯還在猶豫的時候,路威迅速奪走了他們的兵權,實現了削藩,不過為了防止其他公侯明目張膽的叛變,路威沒有軟禁或者殺死任何公侯,路威的計劃是溫水煮青蛙,緩慢奪取公侯手中的軍權。為了防止各方公侯聯手,路威又動用了遠交近攻的手段,慢慢蠶食了帝都最近的一批公侯的兵權,並且派出官員削弱公侯的執法權,把帝都四周的封地變成了拱衛帝都的防線,他沒打算和父親那樣溫和,因為威廉早就對各公侯敲打了一番,如今的公侯,和二世的那些公侯相比,少了一份硬實力。
可是第七公爵是比第四公爵還要難辦的存在。
帝國初年,一世做了所有開國之主都會做的事——分封功臣。
按功勞排座次,戰死的人的功勞由其家人繼承,最後一世親自冊封了七位公爵,他們的畫被掛在功勳閣裡,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帝國七公。
而這七公中,只有第一公爵愛德華是初代公爵,其他都更迭了幾代了。而現任第七公爵,雖然在七公中排最後,又是第二代,可是他管的是錢。
帝國執行要錢,錢一般來自賦稅,而第七公爵每年繳納的稅款就有帝國一年賦稅的一半。
第七公爵拒絕了一世賞賜的軍隊和護衛,在封地教導農耕……
照道理來說這位公爵成不了心腹大患。可是,一世和第一代第七公爵有過約定,後世若兩家孩子異性,兩家便結為姻親,但很不幸的是,二世是一世的獨苗,第七公爵更是隻有兩個兒子,這事便擱置了。
直到路威出生,第二代第七公爵不久也得到了第一個女兒,第七公爵便希望長子與長女聯姻。
換句話說,第七公爵是站在威廉那邊的。
這就不偏不倚地正中了路威的逆鱗。可是第七公爵又沒犯錯,削他的理由不夠,另一邊來說,第七公爵雖然沒有再像以往那樣交大量的稅款,但是還是交了和其他公爵一樣的稅款,現在國庫虧空很大程度上來說和這事有關。
為了招納各方人才,路威四年,路威在王城建了一座簡樸的宅子,只要進入這座宅子,就有機會面聖,路威以才取人,又設定了文德監監察百官,這件事直到路威六年才算塵埃落定,一批以路威為首的朝臣開始工作